近日,《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發布,中國以180萬件專利申請蟬聯全球第一,是第二名美國的3.5倍,占全球總量近“半壁江山”。
專利申請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申請量蟬聯全球第一,展示出中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進步,也凸顯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亮眼的成績單得益于創新驅動的戰略引領。新時代以來,黨中央把知識產權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工作頂層設計,先后制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描繪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并提出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等八項預期性指標等,引領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截至今年6月,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3件,專利申請從“量”的積累逐漸邁向“質”的躍升。
制度體系的完善和創新生態的優化,為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專利法實施細則等法規制度修訂,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力度加大,相關法律體系愈趨嚴密周全;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布局建設128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15.5個月,躋身相同審查制度下國際最快水平。同時,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向企業轉化,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累計達102.5萬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轉讓許可達12.7萬次,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從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更多好成果加速走向“生產線”。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為專利創新注入強勁動力。華為、寧德時代等企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前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超1.76萬家,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創新擺在戰略核心位置。世界首片8.6代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玻璃基板、“多核”動力電池技術等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專利的企業成長壯大,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加速形成。
國際合作持續深化,也為專利保護與運用拓展更大空間。截至目前,我國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知識產權合作關系;知識產權部門向企業提供指導和咨詢服務,截至2024年底,幫助企業降低應訴成本13.2億元、挽回經濟損失380.4億元。“十四五”期間,我國PCT國際專利、馬德里國際商標、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申請量均躍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車、量子技術等領域掌握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專利。
不僅滿足于數量增長,更要注重質量的提升和專利的有效應用。當前,我國專利雖然數量多、增速快,但從企業專利產業化率分析,有近半數專利仍“躺在紙上”,高校和科研院所仍需暢通企業對接通道,共同解決產業化中的問題。
一頁專利證書,既關乎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推動前沿技術形成,提升產品和品牌價值,更體現國家整體創新能力和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長期競爭優勢。面向未來,專利工作還需要更注重國家戰略和企業發展融合,形成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價值專利,讓更多創新性專利進一步形成標準,推動全球合作與發展。一個更加自立自強、勇攀高峰的知識產權強國,必將迎著時代潮頭闊步前進。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