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的意見》。《意見》落實健康第一理念,以強健學生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為目標,提出學生體質強健計劃“二十條”舉措,對深化學校體育綜合改革進行系統部署。
針對長期以來學校體育存在的時長不夠、質量不高、師資不強、場地不足、評價不盡科學等難點和重點問題,此次《意見》提出八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鐘有質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高等教育階段要嚴格落實體育課程最低學時要求(本科144學時、高職108學時),推動高校面向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形式多樣的體育課程,組織學生每周至少參加3次有強度的課外體育鍛煉。一體化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構建學段銜接、目標一致、支撐有力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機制,讓學生立足學校即可熟練掌握至少一項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習慣。
二是健全訓練競賽與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賽的學校體育發展新樣態,構建定位清晰、層級分明、銜接有序、優質高效的競賽體系,探索縱向暢通、橫向融通、能出能進、轉換便捷、規范有序的體育人才培養機制。
三是壯大體育骨干力量,建設國家級示范性學校(體育健康類),加強各級各類體育學校建設和管理,建設新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
四是改進體育監測評價,以激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升體質健康為目標,深化體育評價改革,完善體質健康監測體系,加強學生體質精準干預,實施大學生體質提升專項行動。
五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探索構建以專職體育教師為主體、體育教練員為輔助、兼職體育教師(教練員)和社會力量為補充的新型體育師資隊伍,加強培養培訓,完善激勵機制。
六是強化條件保障,推動體育場地設施拓展升級,加強社會資源共用共享,將學生作為體育公共資源統籌保障重點人群,鼓勵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學校和學生公益開放,推進學校體育場館課后、周末和寒暑假期向學生免費開放。探索實施數字賦能學校體育,強化體育活動安全保障。
七是培育體育文化,樹牢健康第一理念,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把體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校園生活全方位。
八是推進社會協同,整合學校、家庭、社會育人資源,深化體教融合,加強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融合,鼓勵各地加強公共資源統籌,共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據央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