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時用香薰舒緩神經,疲憊時靠盲盒解鎖驚喜,不知道怎么調節心情時喝杯奶茶……”如今,以滿足情感需求、釋放心理壓力為核心的“情緒消費”正成為我市消費市場新風口。記者走訪我市市場發現,從線下商場到線上平臺,各類情緒消費產品持續走俏,年輕群體主導消費潮流,推動市場供給日趨多元。
在我市各大商場,除了有傳統的奶茶、甜品等“即時慰藉型”食品,香薰、助眠儀等“療愈型”家居用品,盲盒、潮玩等“驚喜型”文創產品消費也持續升溫。在銀座商場,某國貨香薰品牌推出的“情緒舒緩系列”,通過“森林晨霧”“雨后草地”等自然香型搭配暖光擴散燈,據銷售人員表示,上線1個月銷量突破萬件,“工作完回家后,聞到這些清新的氣味會感覺比較放松”專柜前,有不少年輕消費者試香、聞香。商場另一區域,潮玩品牌推出的“打工人解壓盲盒”,內含可揉捏的軟膠公仔、勵志語錄卡片,還有各式各樣的卡通人物玩偶盲盒,憑借“拆盒即治愈”的設計,受到許多年輕消費者的歡迎。
此外,在網絡上,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情緒治愈”相關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350%,其中,25-35歲消費者貢獻了70%以上的訂單量。“工作壓力大的時候,花幾十塊買個喜歡的小物件,可以緩解負面情緒,性價也是挺高的。”上班族王女士的說法道出了不少消費者的心聲,情緒消費的核心在于“為情緒買單”,消費者更看重產品帶來的情感價值而非單純的實用功能。
專家表示,情緒消費的興起反映了人們對精神生活品質的更高追求。但當前市場也存在部分產品“重營銷輕品質”、價格虛高的問題。同時提醒消費者,應理性看待情緒消費,避免因沖動下單陷入“越消費越焦慮”的循環,購買時優先選擇正規渠道和口碑品牌,警惕劣質產品帶來的健康風險。(鄭媛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