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7個“全國愛牙日”即將到來之際,為幫助大眾深入了解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緊密關聯,掌握科學護牙方法,記者專訪了市第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樊文君。擁有15年口腔科臨床經驗的樊文君,擅長成人及兒童各類口腔疑難疾病診治,此次她將圍繞今年愛牙日“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的主題,為大家帶來專業解讀與實用建議。
牙齒問題或影響全身健康
“牙好,胃口就好”是大眾熟知的俗語,但不少人對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深層聯系缺乏認知。樊文君明確表示,現代醫學研究已證實,口腔并非獨立于身體的“孤島”,而是身體健康的“哨兵”和“窗口”,更是消化系統的第一道關卡,牙齒問題極有可能影響全身健康。
以常見的牙周炎為例,長期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其口腔內的致病細菌及產生的炎癥因子會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可能加劇或誘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種全身性疾病。對于孕婦而言,牙周炎還可能對胎兒的正常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更值得關注的是,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影響往往是雙向的。樊文君指出,糖尿病患者就是牙周炎的高危人群,若血糖控制不佳,會進一步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而控制體重,正是預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的關鍵舉措,這也使得口腔健康、體重管理與全身健康形成了緊密的關聯鏈條。
減糖控體重護牙促健康
今年愛牙日副主題“減糖控體重 護牙促健康”,讓“減糖”與“控體重”成為口腔健康宣傳的核心關鍵詞。在樊文君看來,糖是口腔健康和體重管理的“共同敵人”,二者與護牙之間的聯系遠超“吃糖會蛀牙”這一表層認知。
首先,糖是導致齲齒(蛀牙)最直接的“元兇”。口腔內的細菌會分解糖分產生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會不斷腐蝕牙齒硬組織,長期下來便會形成蛀牙,影響牙齒健康和正常咀嚼功能。
其次,高糖飲食通常伴隨著高熱量攝入,這是導致肥胖、超重的重要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含糖飲料、甜點等各類高糖食品逐漸成為大眾日常飲食的一部分,長期過量攝入極易造成熱量堆積,引發體重超標問題。
再者,肥胖本身屬于一種慢性炎癥狀態。樊文君解釋,肥胖者體內的脂肪細胞會釋放炎癥因子,這些炎癥因子可能加劇牙周組織的炎癥反應和破壞程度。相關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牙周炎的風險相對更高,且病情往往更為嚴重。
由此可見,“減糖”這一行為能帶來一舉三得的健康效益:不僅可以有效預防蛀牙,守護口腔健康;還能減少高熱量攝入,幫助控制體重;最終降低因肥胖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系統疾病的風險,為整體健康保駕護航。
五大關鍵詞助科學護牙
了解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及減糖控體重的意義后,大眾更關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減糖控體重,護牙促健康”的理念。對此,樊文君總結出“會吃、巧吃、刷對、定期、預防”五大關鍵詞,為大家提供具體可操作的建議。
關鍵詞一:會吃——警惕“隱藏糖”,多吃天然食物。“會吃”的核心在于減少“添加糖”攝入,同時警惕“隱藏糖”。樊文君提醒,除了糖果、蛋糕、可樂等顯而易見的高糖食品,濃縮果汁、風味酸奶、奶茶以及部分醬料(如番茄醬、沙拉醬)中也含有不少“隱藏糖”,日常飲食中需特別留意,盡量選擇低糖或無糖替代品。
此外,應多攝入蔬菜、粗糧等天然食物。這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在咀嚼過程中不僅能為身體提供營養,還能對牙齒起到一定的清潔作用,同時促進唾液分泌,而唾液具有中和口腔酸性物質、保護牙釉質的功能。
關鍵詞二:巧吃——合理安排甜食攝入時間。若實在想吃甜食,樊文君建議“巧吃”,即選擇在正餐后短時間內吃完,而非在兩餐之間斷斷續續食用。這樣做能減少牙齒被酸性物質腐蝕的頻率和時長,降低蛀牙風險。同時,吃完甜食后應及時用清水漱口,幫助清除口腔內殘留的糖分和酸性物質,減少對牙齒的損害。
關鍵詞三:刷對——掌握正確刷牙方法,清潔牙縫。“刷對”是維護口腔健康的基礎。樊文君強調,應堅持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刷牙時間至少兩分鐘,且需使用含氟牙膏,氟元素能增強牙齒抗齲能力。刷牙時要掌握正確的巴氏刷牙法:將刷毛與牙面呈45度角,朝向牙齦方向,進行小范圍水平震顫,隨后再輕輕拂刷牙齒表面。除了刷牙,還需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清潔牙縫,因為牙縫是牙刷難以觸及的區域,容易堆積食物殘渣和細菌,長期清潔不到位易引發牙周炎,而清潔牙縫是預防牙周炎的關鍵步驟。
關鍵詞四:定期——每年進行口腔檢查和洗牙。如同每年定期體檢一樣,口腔健康也需要“定期”維護。樊文君建議,大眾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和洗牙。口腔檢查能幫助及時發現早期口腔問題(如齲齒、牙周炎初期癥狀),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洗牙則能專業去除牙齒表面及牙齦溝內的牙結石,而牙結石是日常刷牙難以清除的,長期堆積會刺激牙齦,引發牙周疾病,因此洗牙是任何日常清潔都無法替代的口腔保健措施。
關鍵詞五:預防——關注特殊人群口腔健康。“預防”重點在于關注兒童、孕婦、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對于兒童,家長應幫助和監督孩子盡早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帶孩子進行牙齒涂氟,以增強牙齒抗齲能力,同時可根據孩子牙齒情況適時進行窩溝封閉,有效預防齲齒。孕婦的口腔健康尤為重要,不僅關系到自身健康,還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因此孕期需格外注意口腔衛生,若出現口腔問題應及時就醫處理。老年人則需重點關注牙周炎和牙齒缺失問題。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牙齦易萎縮、牙齒功能逐漸退化,更應加強口腔清潔,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若存在牙齒缺失情況,應及時進行修復,以維持正常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
樊文君表示,掌握這五大關鍵詞,能幫助大眾有效實現減糖、控體重、護牙的目標,從日常小事入手,為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健康從減糖開始
“減糖控體重 護牙促健康”這一副主題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現代循證醫學的深刻洞察,清晰揭示了從行動到健康效益的邏輯鏈:以“減糖”為行動起點,從源頭減少對口腔健康最直接的威脅;通過“減糖”實現健康效益擴展,不僅守護口腔健康,還能直接助力控制體重,預防肥胖;最終以“控體重”為紐帶,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實現“口腔健康”推動“全身健康”的終極目標。
這一主題巧妙地將具體的口腔保健行為(限糖)與大眾廣泛關注的健康目標(控體重)相結合,讓口腔健康宣傳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關切,更具說服力和行動力。它不僅是一句宣傳口號,更是體現“大健康”觀的科學行動指南,引導大眾從單一關注口腔健康,轉向關注整體健康,樹立“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重要組成部分”的全新觀念。樊文君呼吁,愛護牙齒不應僅僅是為了擁有美觀的笑容,更是為了維護整個身體的健康。大眾應從減少一瓶含糖飲料、認真刷一次牙、用一次牙線等小事做起,為長期健康進行投資。畢竟,預防永遠大于治療。
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重視口腔健康,擁有健康的口腔和強健的身體。(武雅楠 李清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