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一月十五日上午,香港機場管理局在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舉辦歡迎儀式,迎接“粵車南下”旅客。 郭 辛攝(新華社發) |
11月15日零時,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燈火通明。隨著一輛粵C車牌私家車駛入出境車道并接受查驗,備受期待的“粵車南下”政策正式落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再進一步。
前不久,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有關部門公布了“粵車南下”實施安排,首批開放廣州、珠海、江門、中山4座城市,半年后推廣至廣東全省其他地市。按照政策,從11月15日零時起,獲準的廣東私家車車主可以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從12月23日零時起,獲準的廣東私家車車主可于預約后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香港市區。
絲滑通關
來自珠海的周先生是享受“粵車南下”政策的第一位廣東私家車車主,他向媒體表示,很激動能夠見證歷史時刻。“這次我開車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是為了送朋友去香港國際機場坐飛機,同時也觀摩一下港珠澳大橋。在珠海公路口岸‘一站式’查驗通道,我們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里就完成了車體檢查、人臉識別、指紋比對等手續,做到了絲滑通關。”
“粵車南下”政策實施后,滿足相應條件的廣東私家車車主經批準后可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司機與乘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乘飛機,或轉乘香港公共交通工具訪港。
珠海邊檢總站邊防檢查處處長何才根介紹,為進一步便利內地車輛通關往來,該總站積極研究優化備案和查驗流程,推動實現車輛和司機備案手續通過網上自動完成,助推完成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一站式”系統升級改造工程。經備案預約后,內地司機持相關電子出入境證件,車輛憑光學車牌就能直接經口岸“一站式”通道自助查驗通關。
與此同時,香港方面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啟用了“轉機停車場”,提供約1800個停車位,設24小時自動化停車、送機及接機服務,并增設兼容國標和歐標的快速充電設施。
充分準備
根據政策安排,“粵車南下”進入香港市區部分將以小規模形式推行,初期每日提供100個名額,廣東私家車車主需通過抽簽來獲得;未來特區政府將根據實際推行情況與廣東省政府持續檢視和商討,有序增加名額。每輛車最多在香港連續停留3天。
需要注意的是,申請人和指定司機須持有有效的香港駕照。申請人還須按香港法規,為其“粵車”完成車輛牌證申請程序、進行驗車以確保符合規定要求,以及購買進入香港期間的第三者風險汽車保險,按成功預約的日期出行。
為了方便申請人完成相關手續,香港方面推出了系列措施,例如特區政府將委任香港機構在廣東省重點城市為申請入境香港的“粵車”按香港規定和標準進行驗車,并向特區政府運輸署提交驗車結果;內地居民除可直接赴港考取香港駕照外,也可憑其內地的正式駕駛執照通過“免試簽發”機制向特區政府運輸署申請香港駕照;多家香港保險公司也準備就緒,適時推出所需的短期保險產品。
“我已經提前拿到香港駕照,準備在下個月提交開車進香港市區的申請。希望到時候能順利獲批,實現踩一腳油門就到香港!”廣州市民朱先生告訴記者,平時他和家人經常會搭高鐵去香港旅行,如果可以開車去,不僅成本更低,還可以更好地串聯起不同的旅行目的地,做到“無縫銜接”。
促進聯通
“‘粵車南下’離不開政策的創新驅動與團隊的高效執行。”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港珠澳大橋本就是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同心橋”,期待通過這一政策實現“一橋雙向、百業受惠”,為各方帶來無限機遇。
長期以來,粵港澳三地一直緊密溝通合作,共同推動實施一系列車輛跨境通行政策,對促進兩地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港珠澳大橋開通7年來,經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往來三地的旅客超9340萬人次,車輛累計1950萬輛次,客流車流年均增長量分別超過16%和45%。
尤其是2023年“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出臺,駕駛港澳單牌車“北上”廣東逐漸成為港澳居民的生活日常。據統計,兩年來,拱北海關累計監管“北上”港澳單牌車超768.6萬輛次,單日車流量最高達2.8萬輛次。
隨著“粵車南下”政策實施,粵港澳三地車牌車輛首次在同一口岸實現同出同入,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的“北上南下”雙向流動將越來越順暢、進一步促進互聯互通,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正加速成為現實。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認為,這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彰顯了黨中央和粵港澳三地政府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決心,對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與世界級城市群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