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民政廳、河北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建立健全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
《意見》強調,深化普法宣傳教育,提高風險預警防控能力。定期開展形勢分析,及時互通線索信息,聚焦養老消費、贍養與繼承、金融理財等涉老領域,加強風險防范。綜合運用線上大數據監測、線下網格化排查、發動群眾舉報等多種方式,全面排查涉老領域風險隱患。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將老年人權益保障相關法律法規納入普法責任清單。
《意見》提出,加強糾紛發現報告,暢通涉老訴求受理渠道。加強12368訴訟服務熱線、12309檢察服務熱線、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對接聯動,充分發揮熱線平臺作用。對涉及老年人婚姻家庭、房產確權、人身傷害等老年人權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咨詢或者投訴舉報,依法及時受理、核查、處理和反饋。支持村(居)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在服務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發現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及時勸阻并協助老年人向有關單位反映、求助。
《意見》明確,強化司法保障作用,推動涉老糾紛有效化解。構建涉老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充分調動和發揮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等在調解中的積極作用,依托基層一站式矛調中心、綜治中心等平臺,聯合調解員、司法協理員、網格員、新鄉賢等合力做好涉老家事糾紛調解。人民法院在立案、保全、審理、執行等環節為老年人開辟綠色通道,通過上門送達、上門詢問等,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懲治盜竊、搶奪、搶劫、敲詐勒索老年人財物和以“養老”為名、通過欺騙手段侵害老年人財產權益等違法犯罪行為,對涉案資產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全力追贓挽損。
《意見》指出,增強法律服務效能,提升老年維權服務質量。司法行政部門加強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建設,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等法律服務。依法將符合條件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對80歲及以上老年人首次辦理遺囑公證的,免收聲明和遺囑公證費;探索提供意定監護協議、財產提存、遺囑等一體化公證服務。 (戈彩鵬)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