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四五” 港城新答卷 | 樞紐織網連城鄉通衢賦能促振興秦皇島“十四五”交通建設繪就幸福圖景

西部快速路與364省道北戴河段連接處立交橋。記者 李鐸 見習記者 陳立桐 攝
秦皇島日報 記者 李正男
“以前運送昌黎葡萄到唐山灤南,趕上早高峰得繞路1小時,現在走秦唐高速,全程能節省近半小時,葡萄運到市場時還帶著露水!”10月25日,貨運司機張師傅駕駛滿載果蔬的貨車駛離秦唐高速昌黎出口。車窗外,這條今年9月28日剛通車的交通大動脈筆直延伸,北接北戴河新區京秦高速犁灣河互通,南連唐山豐南,74.54公里的路程不僅讓冀東百姓跨市出行告別“擁堵煩惱”,更讓秦皇島與唐山、天津的“一小時通勤圈”從規劃變為現實……“十四五”時期,我市以“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用一條條公路、航線、鐵路織就貫通城鄉、連接內外的立體交通網,為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如今的秦皇島,交通建設早已不止于一條高速公路的突破。京秦高速遵化至秦皇島段順利通車,秦沈高速北戴河新區至京秦高速段、京哈高速九門口復線河北段加速推進,“四縱三橫五聯”的高速公路網絡逐步成型;國道G102市區段、盧龍城關至十八里鋪段等相繼建成,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8995公里,路網密度達115.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兩個百分點,縣縣通高速、市縣間二級以上公路連接的目標全面實現。空中通道同樣擴容升級,北戴河機場完成高壓配電增容工程,總體規劃獲民航華北局批復,累計開通19條航線、通航19個城市,5年間完成民航旅客吞吐量114萬人次,上海、廣州、成都等熱門航線的開通,讓市民“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常態。港口樞紐功能持續增強,秦皇島港年煤炭吞吐量穩定在1.7億噸左右,在保障國家能源運輸安全的同時,2024年完成糧食吞吐量280萬噸、外貿貨物吞吐量420萬噸,集裝箱業務覆蓋面不斷擴大。8條內外貿航線、13個內陸無水港,讓這座海濱城市與全球市場緊密相連。
交通建設的速度,最終要轉化為民生服務的溫度。定制“北戴河新區—北戴河區鴿子窩景區”直達公交專線;在昌黎縣,“四好農村路”串聯起葡園小徑,這條入選“全省十大最美農村路”的道路,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帶動了周邊葡萄采摘游的發展。“十四五”時期,全市建設改造農村公路1300.8公里,北戴河區、昌黎縣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撫寧區成為省級示范縣,所有鄉鎮通三級公路、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標如期實現。農村物流同樣暢通高效,青龍滿族自治縣“電子商務+郵政快遞”品牌成為省級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全市深化“客貨郵”融合發展,累計開通線路44條、建成縣鄉村三級服務站點477個,青龍農戶的板栗、昌黎的葡萄酒通過這些站點快速運往全國各地。公共交通服務更趨完善,京津冀公交一卡通實現全覆蓋,縣城30公里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率達100%,新能源公交車占比提升至98.8%,1262輛新能源出租汽車穿梭在城市街巷,網約車更是實現100%新能源化,綠色出行成為市民日常。
交通網不僅是通行線,更是產業發展的動脈、區域協同的紐帶。秦唐高速光儲充一體化綠色交通示范項目完成總工程量的99.5%,依托高速沿線邊坡、互通區及服務區推進的“公路+”光伏發電工程,正朝著零碳服務區的目標邁進;秦皇島港強化煤炭揚塵治理,粉塵抑制率達95%以上,大宗散貨綠色集疏港比例超99%,2024年成功舉辦全國綠色與安全港口大會,綠色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市積極融入“51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秦唐高速成為大宗商品運輸與旅游出行的“快捷走廊”,京能二期鐵路專用線、秦皇島市地方鐵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專用線等“公轉鐵”項目加快推進,進一步優化區域運輸結構。
眼下,京哈高速九門口復線河北段的隧道正在加緊掘進,秦沈高速的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十五五”時期,我市還將推進智慧高速建設、拓展“交通+旅游”“交通+能源”等融合業態。從一條高速的通車,到一張立體交通網的成型,秦皇島正憑借樞紐織網、通衢賦能在渤海之濱繪就一幅城鄉共進、產業興旺、百姓幸福的美好畫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