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吳叢司)擴圍至全國、試點延長至三年、機構準入擴容、額度限制提升,養老理財新政正為理財市場和資本市場引來更多“長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0月30日晚間發布《關于促進養老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穩步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
專家指出,此次新政不僅打破地域限制,更在機構準入、規模上限、產品設計等方面全面升級,是大力發展養老金融大文章的具體舉措,將為投資者提供更為豐富的選擇,也將為市場引入更多“長期資金”。
試點全景擴容:全國范圍、三年期限、五倍額度
與2021年首次在“四地四機構”啟動試點以及在2022年試點范圍擴至“十地十家機構”相比,本次通知在試點范圍、期限、機構和額度上均實現大幅擴容。
通知指出,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地區擴大至全國,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范圍一致。試點期限延長至三年。試點機構擴大至符合開業滿三年、經營管理審慎等條件的理財公司。試點額度提高至各試點機構上年末凈資本扣除風險資本后余額的五倍,金融監管總局可以根據審慎監管原則進行調整。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通知穩步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加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統籌銜接。
自2021年9月在武漢、成都、深圳、青島四地啟動試點以來,養老理財產品穩健發展,基本達到試點目的。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對記者表示,從數量看,已有10家銀行理財公司發行了53只養老理財產品,合計募集規模突破1077億元。從收益看,養老理財產品整體表現穩健,存續產品近一年收益回報多在3%至8%之間,且無“破凈”情況發生。
通知還明確,理財公司同時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和個人養老金理財業務的,新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可以自動納入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
董希淼指出,目前針對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的養老理財產品共53只,數量仍然偏少,明顯少于公募基金,還難以完全滿足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投資需求。他建議,應進一步支持理財公司創新適配養老理財投資的新產品和專屬產品,加快構建起具有不同形態、期限、風險特征的產品體系,讓投資者有更豐富的選擇,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對理財公司而言,養老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持續增長,也將帶來長期穩定的資金和客戶。
產品與服務升級:長期限、靈活性
通知堅持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在完善養老理財產品和服務方面提出了多項舉措。
一是豐富養老理財產品形態。鼓勵試點理財公司發行10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期5年以上等長期限養老理財產品。支持試點機構依法在養老理財產品購買、贖回、分紅等方面進行靈活設計,更好匹配投資者個性化養老需求。
二是支持試點理財公司為每位投資者開立養老理財賬戶,記載投資者持有養老理財產品份額及其變動情況,協助投資者做好養老資金儲備和規劃。
三是支持試點理財公司按照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為投資者提供養老理財顧問咨詢服務,但應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義務,并做好利益沖突防控工作。
四是支持理財公司投資與養老特征相匹配的長期優質資產,加大對健康產業、養老產業和銀發經濟的支持力度。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通知支持在購買、贖回、分紅等方面進行靈活設計,并首次明確提出將收益領取與健康服務、養老照護等真實養老場景有機結合,為投資者提供養老金融綜合解決方案。這一舉措可以推動逐步打破傳統養老理財產品多為“封閉式+固定分紅”,缺乏彈性的問題,采用階梯式贖回機制、按需分紅、定投轉換等創新模式,更貼合老年人“階段性支出”“醫療應急”等真實需求,有效兼顧長期收益與流動性。
“同時,將理財收益與養老服務掛鉤,使金融產品從‘賬面數字’轉化為‘生活保障’,也有助于增強用戶黏性與獲得感。”婁飛鵬表示。
一位理財子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本次試點鼓勵試點理財公司豐富養老理財產品形態,發揮銀行理財在大類資產配置領域的資源稟賦,通過多資產、多策略運作,努力在市場波動中為投資者創造穩健的投資體驗,多方位滿足投資者個性化養老投資需求。同時,研究建立養老理財產品轉讓、質押等服務機制,為投資者在罹患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形下提供流動性需求,兼顧產品長期運作與投資者臨時流動性安排。
長效機制與資金入市:穩健運作與市場前景
為確保養老理財業務穩健發展,通知著力構建長效機制,提出要建立健全長期考核機制。要求理財公司將投資者長期投資收益等納入投資人員和銷售人員考核評價和薪酬體系。
針對通知中建立健全長期考核機制的要求,婁飛鵬表示,此前理財公司存在以“規模排名、短期收益”為核心考核指標,導致投資經理為追求短期排名過度交易或冒險,銷售人員傾向于推薦高傭金產品而非適配養老需求的產品,或者是銷售人員激勵機制與產品長期表現脫鉤,存在“重銷售輕投后”現象。
他進一步指出,“將投資者長期投資收益納入投資人員和銷售人員考核評價和薪酬體系”的規定,通過制度性約束重構激勵鏈條,限制短期業績導向扭曲投資行為,為投資人員和銷售人員降低短期考核壓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引導開展長期投資。
“將投資者長期投資收益納入理財公司考核體系,直擊行業長期存在的‘短期主義導向’與‘客戶價值錯配’兩大核心痛點。”一位理財子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此舉可弱化當期收益、規模排名等短期指標,強化客戶長期收益、服務質量等非財務指標,規避產品設計與投資策略的短視化。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此舉可促使投資經理從“博弈市場” 轉向“深耕資產”,既符合政策導向,又實現風險收益平衡。同時,促使銷售人員從 “賣產品”轉向“做配置”,更深層次滿足投資者投資需求,提升投資者信任度。
通知鼓勵發行超長期限產品,對10年期以上養老理財產品規模占比較高的試點理財公司,在監管評級中予以適當加分。同時,支持理財公司在堅守職能定位、依法合規的前提下,以債券、股票、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衍生品等多種方式投資養老領域資產。
婁飛鵬表示,從中長期來看,通知不僅是推動擴大養老理財市場規模,提升養老理財的普惠性,強化與個人養老金理財有效制度協同,對于銀發經濟發展,更好落實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都有積極意義。
董希淼表示,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將為理財市場和資本市場引入更多“長期資金”,更好地支持金融市場和養老產業發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