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塔元莊村考察,寄語塔元莊村“把農業做成產業化,養老做成市場化,旅游做成規范化,在全國率先建成小康村”。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塔元莊村一路闊步向前,不斷探索新時代“半城郊型”經濟發展模式,續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精彩故事。
引入直播,蹚出農業轉型新路徑
“直播間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咱們的小米。”10月17日上午10點,主播張亞文開始了工作。
她所在的塔元莊文產電商直播實訓基地緊鄰塔元莊村委會,是塔元莊村今年重點打造的“一號工程”。塔元莊村村委委員張金霞告訴記者,選在這個醒目的地點,就是為了向更多人展示塔元莊的形象?!拔覀兌冀兴辈?,游客在村委會四樓村史館參觀后,可以通過一條走廊直達直播樓的成果展示廳?!?/p>

塔元莊文產電商直播實訓基地。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相伯 攝
為啥要建直播樓?
“現在年輕人愛看直播,咱也得搭上這互聯網快車,讓村里豐富的優質農副產品走到臺前,蹚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彼f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尹計平介紹,話語里滿是干勁。
尹計平邀請到有成熟經驗的電商團隊,從規劃、蓋樓到直播運營,全程參與指導。僅5個月時間,直播樓拔地而起,這里一樓是特產超市,二、三樓是直播間。超市貨架上擺滿了米、面、油、雞蛋、粉條等村企合作產品,上印著“真定塔元莊”商標。直播間一屋一品,涵蓋塔元莊地道家鄉味、正定銀光酒、石家莊特色文創等內容,極具本地特色。

塔元莊村對農副產品進行統一品牌設計和包裝銷售。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相伯 攝
這些年,瞄準城市“菜籃子”,塔元莊村成立村集體合作社,并承包土地以返租形式流轉土地2000余畝;利用村內及周邊村莊土地建設高標準果蔬種植基地,種植優質綠色蔬菜;建成蔬菜廠、豆芽廠、豆腐廠,拓展農產品初加工,提高農業附加值;注冊“真定塔元莊”商標,對農副產品進行統一的品牌設計和包裝銷售,以品牌效應助推農業提質增效。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塔元莊人從未停下腳步。從特色農業的精耕細作到直播電商的新賽道,塔元莊的鄉村產業正以蓬勃之勢生長。
幸福養老,探索市場化服務新模式
“年紀大了,做飯不方便,出門就能吃上熱乎飯!”
“味道好,還不要錢。”
……
中午時分,塔元莊鄉村振興惠民服務中心一樓食堂里,來吃飯的老人向記者提及食堂對生活的極大改善。
81歲的李鎖貴老人已經成為這里的??汀K嬖V記者,以前女兒中午不回家,老兩口的午飯總是將就對付一口。
如今,飯點一到就去食堂,成為塔元莊村老人的新選擇。
張金霞告訴記者,村里規定,60歲以上老人免費吃早餐,80歲以上老人免費吃早午餐。

老人們在塔元莊鄉村振興惠民服務中心孝老食堂就餐。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相伯 攝
幸福的晚年生活,不止于一座食堂。
圍繞把養老做成市場化,這些年,塔元莊村依托該村的勁松養老院,籌建健康體檢室、衛生服務站,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服務。目前,養老院可供150位老人居住,村集體每年為老人免費體檢,為村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放700元養老金……
“現在我們正積極謀劃民宿養老項目,利用周邊村莊閑置宅基地,打造成適合京津冀老人居住的特色健康康養園區,建成后可容納3000余人?!币嬈秸f。

樓房整齊、商鋪林立的塔元莊村。資料圖
村企合作,激發旅游新活力
秋日的塔元莊,瓜果飄香,景色宜人。
行走在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園,記者看到,萌寵樂園里,游客和小動物親密接觸、拍照記錄;福寶樂園里響徹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遠處的農田里,游客挖紅薯、刨花生,體驗田間勞作的快樂;智慧農場里,不少北方游客在這里第一次見到了南方植物。
“這里交通便利,好玩的也多,周末就會帶孩子來玩?!庇慰蛷堄顚幐嬖V記者。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我們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日均游客達到4000人。”同福集團副總裁、河北塔元莊同福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侯會斌介紹。數據背后,是一段村企合作的“雙贏”故事。
2020年,塔元莊村與同福集團共建鄉村振興園。依托特色資源,“名村名企”強強聯手,一步步優化產業結構,讓鄉村旅游成了富民強村的“金鑰匙”。

游客在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園游覽。資料圖
2024年,塔元莊村接待游客量16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170萬元。
“從2013年開始,我們村每隔三年都要照一回全家福,一張比一張亮堂,一張比一張精神。”尹計平介紹,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回來了,成了新農人。原本戶籍人口不到2000人的小村莊,如今常住人口達到8000多人。塔元莊的村集體收入,也由2013年的53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3200萬元,成為滹沱河畔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總策劃:郭新耀 王悅路
總監制:李 遙
監 制:趙永剛
策 劃:張 霰 耿 佳
文 案:許艷艷
制 作:郭晶璇 宋霈雯
拍 攝:姚 杰 李相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