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5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現場,張家口市農科院“張雜谷”數字農業展示區前人頭攢動。屏幕上滾動的智慧農業操作畫面,搭配展臺上擺放的飽滿谷穗,直觀又生動,吸引嘉賓紛紛停下腳步拍照、咨詢。
“這粒谷子科技含量真不低!”一位參觀者指著屏幕里的無人機授粉場景感嘆。展示區通過動態演示,把數字技術如何改造谷子全產業鏈講得明明白白:國內率先完成的基因測序、“三庫合一”的種質資源管理系統,揭開種業創新的關鍵;無人機授粉讓制種產量翻倍,機器人包裝效率提升2倍,每袋種子帶有的溯源二維碼,更是把質量安全攥得牢牢的。
現場循環播放的短片里,北斗導航精準播種、無人機多光譜巡田的畫面很吸睛。工作人員介紹,張雜谷不光種得智能,還延伸出全谷物加工、谷草羊養殖等產業鏈,甚至在試做秸稈3D打印,這些創新方向吸引了不少企業代表的目光,紛紛留下聯系方式,希望后續能就相關合作方向進行溝通。
科技與文化的結合也很有看頭。尚谷園·粟文化科技館的數字片段、電影《谷魂》的剪輯片段,再配上小學生創作的種子畫故事,把農科文融合的趣味展現得淋漓盡致。當聽到張雜谷入選聯合國減貧案例,在壩上種了10萬畝還實現畝產近千斤時,現場更是贊聲不斷。
從實驗室里的研究,到數博會上的亮相,這粒“科技谷粒”用實打實的成果,讓大家看到數字技術給農業和鄉村發展帶來的新活力。(郭霞)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