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韓鐵峰:張北縣交通運輸局科員,駐二泉井鄉天盆洼村第一書記
他當過兵、做過宣傳干事、當過養路工人、駐過村,他是無數基層工作者中的一員,然而在業余時光里,他又化身為一名油畫家,用色彩記錄下那些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的面容。他是韓鐵峰,一個愛用畫筆謳歌時代的普通人。
“在地里勞作的農民,在工地上干活兒的工人,看他們衣著樸素、風塵仆仆,可他們的眼睛里有光,笑容里藏著真誠。”作為土生土長的張北人,韓鐵峰對像自己父輩們一樣勤勞的農民、工人有著別樣的情愫。這些人和這些人身上的故事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他習慣走近他們、觀察他們、記錄他們。
韓鐵峰和他的油畫作品《陽光撒滿幸福路》
韓鐵峰油畫作品《鄉親》
韓鐵峰油畫作品《壩上筑路人》
韓鐵峰油畫作品《堅守》
韓鐵峰(右)到村民家中走訪
《鄉親》是韓鐵峰早些年畫的一組油畫作品,共6幅人物頭像。畫中的老農站在田間地頭,臉上布滿歲月雕刻的溝壑,眼神里卻透著淳樸和堅韌。褪色的頭巾、臉上的泥土、帽子上的氣眼都被畫的惟妙惟肖。2014年,該作品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韓鐵峰是一名交通人,工作中,筑路工人、監理工程師、養路工在一線奮斗的情景時時打動著他,他先用相機記錄,再用畫筆精雕細琢那些珍貴的畫面。
《壩上筑路人》作品中,一名筑路工人身后是拉著瀝青的翻斗車,他一只手端一個不銹鋼碗,正在大口地喝水,橘紅色的工服映襯下的臉龐越發黝黑,喝水時鼓起的腮幫、反戴的帽子,種種細節的刻畫,反映著最真實的筑路工人的工作場景。作品《堅守》則刻畫了兩名年輕的監理工程師,在高溫下一絲不茍地測量鋼筋強度的工作狀態。這兩幅作品均獲河北省交通系統書畫攝影展一等獎。
凡是看過韓鐵峰的油畫作品,人們都以為他是科班出身,名校畢業,可誰承想,他是在業余時間自學成才。
他告訴記者:“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但那時候沒有條件學習畫畫,直到上了初中,看到美術老師史建榮的油畫作品時,我的心靈被撬動,由此喜歡上了油畫,并達到癡迷的程度。”
雖受史建榮老師的油畫啟蒙,但初中畢業后不久,1997年底,他參軍到了部隊,因為他畫畫好,便被安排到電影放映組兼職畫板報等宣傳工作,一有時間,他就琢磨著油畫的繪畫技巧。
2002年從部隊復員之后,回到家鄉張北參加工作,韓鐵峰利用閑暇時間開始了大量創作,《親情》《烽煙狼窩溝》《陽光撒滿幸福路》等作品被一一展出,甚至獲獎。
喜歡他作品的人們評價:“韓鐵峰的作品把基層勞動者的堅持、奉獻、豁達等崇高的品質,刻畫在每一個細節中,有一種直抵心靈的感動。”
三年前,韓鐵峰主動和單位申請到離張北縣城40多公里遠的村子——天盆洼村駐村,并擔任第一書記。
村里常住人口平均年齡67歲,大部分是70多歲的老人。韓鐵峰走近他們,守著他們。誰讓捎東西,誰需要去醫院,誰要殘疾認證,他出車出力,一次次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老人。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扎根在壩上,扎根在基層,韓鐵峰始終用畫筆記錄,用真情謳歌時代的建設者們。 (記者 張鳳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