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帶著對教育事業的赤誠向往,張海燕踏上三尺講臺。如今28年過去,她從青澀的青年教師成長為涿鹿縣北晨學校高三英語備課組組長,用初心與堅守在教育沃土上書寫了一段平凡卻動人的育人篇章。
深耕教學:讓英語課堂綻放生命力
“英語不是枯燥的單詞和語法,而是連接世界的橋梁。”這是張海燕常掛在嘴邊的話。面對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熱情不一的現狀,她始終以耐心為鑰匙,打開每個學生的學習心門。
為讓課堂“活”起來,她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將英語學習融入生活場景:用超市價簽學詞匯、以日常對話練句型,讓學生在輕松氛圍中感受語言魅力。講解閱讀題時,她不滿足于“做對”,更注重傳授“定位關鍵詞”“梳理邏輯鏈”等實用方法,教會學生“漁”而非僅授“魚”。
曾有一名學生因基礎薄弱對英語充滿恐懼,上課總是低著頭。張海燕沒有急于施壓,而是從興趣入手:鼓勵他用學過的單詞寫短句日記,課堂上哪怕答對一個簡單問題,也會大聲表揚。漸漸地,學生眼里的畏難變成了求知,成績從及格線邊緣躍升至中上游。還有學生總帶著愁容上英語課,她主動談心疏導,寒假里每天通過微信為其答疑,最終幫他愛上了英語。
“看到學生從‘怕英語’到‘愛英語’,比任何榮譽都珍貴。”這份用心讓她收獲滿滿:2017年獲評張家口市教學先進個人,2018年獲市優質課大賽一等獎,多次被評為涿鹿縣“優秀教師”,學生在各類英語競賽中屢創佳績。
愛心護航:25年班主任的“育人經”
在28年教齡中,張海燕擔任班主任25年,她說:“班主任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要做學生成長的‘擺渡人’。”
她的班級里,每個學生都被放在心上:家庭困難的學生自卑,她悄悄送去文具,家訪時和家長一起規劃“量力而行”的學習方案;因父母矛盾厭學的孩子,她利用午休談心,用“成長比成績更重要”的道理慢慢化解心結。有家長說:“張老師對孩子的上心,比我們做父母的還細心。”
這份傾注讓她收獲了學生的信任與愛戴,也贏得了認可:多次獲評涿鹿縣優秀班主任,2017年,所帶班級被評為市級“先進班集體”,她榮獲“市級優秀班主任”稱號。
點亮未來:用熱愛點燃成長的火種
“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都相信‘我能行’。”張海燕始終認為,分數之外,更要培養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
她鼓勵學生發展特長,帶他們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從寫稿到彩排全程陪伴。2017年,學生獲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三等獎,她被評為“全國優秀指導教師”;2018年,學生在河北省演講比賽中摘得二等獎,她再獲“河北省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或早或晚,或艷或素,只要用真心澆灌,終會綻放獨有的芬芳。”
二十八載講臺歲月,張海燕鬢角添了細紋,眼底的熱忱卻始終如初。“只要孩子們需要,我就站在這里。”她以愛為帆,以責任為槳,護送學生們駛向遠方,照亮他們前路的光。 ( 記者 蘇麗霞 通訊員 唐金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