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趙柱國:奔九老人,永葆黨員奉獻本色
2024年3月16日,老人在濱河北路的清水河畔撿拾垃圾。
2024年3月16日,老人在濱河北路的清水河畔撿拾垃圾。
3月16日清晨,春暖乍寒,張家口市橋東區東建街89歲老人趙柱國,又像往常一樣拿著工具,到他經常去的魚兒山和清水河畔撿拾垃圾。
2024年3月16日,老人在魚兒山山路撿拾垃圾。
2024年3月16日,老人在魚兒山山路撿拾垃圾。
趙柱國老人這么多年堅持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退休后,他持續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30余年,為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的支出多達40余萬元;義務清掃山路25載,為游客和市民創建了舒適的登山和出行環境。
2024年3月16日,老人展示他用壞的鐵鍬和掃帚。
2024年3月16日,老人翻閱日記,每一次公益活動都值得回味。
2024年3月16日,老人做即將去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報告的準備工作。
他熱心公益事業,在關心下一代、傳承紅色基因、樹立優良家風等工作中發揮余熱,先后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全國最美家庭”等多項榮譽。 趙柱國老人摩挲著磨掉半個頭的鐵鍬感慨萬千:“自己身體原因不能再拿著鐵鍬和掃帚到山上干較重的體力活了,爬山次數也不能像以往頻繁了,但力所能及的撿拾垃圾仍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2016年3月13日,老人扛著鐵鍬、掃帚在魚兒山清掃山路。
2016年3月13日,老人在魚兒山清理山路。
2014年12月5日,老人在學校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 。
老人又信心堅定地說:“只要有一口氣,我就要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讓他們能夠接革命的班!”。
奉獻、傳承,老黨員用行動傳遞了最樸素的黨員精神!(河山新聞記者 武殿森 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