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佳木斯11月18日電 題:“通道經濟”轉型“產業集聚” 同江譜寫對俄合作新篇章
作者 繆海月 王瑋琦
建筑工地上,總投資超50億元的氯化鉀生產項目建設正酣,投產后將串聯中俄化工協作,為黑龍江省農業提供穩定鉀肥保障;同江鐵路口岸里,鋼鐵巨龍般的貨運列車往返穿梭,將煤炭、鐵礦砂等原材料源源不斷運往國內……初冬的邊境小城同江,每一天都在上演著跨越國界的交響曲。同江正以項目招商為突破、以通道升級為支撐、以服務創新為保障,全力推動對俄合作由“通道經濟”向“產業集聚”深刻轉型,以實績實效勾勒出沿邊開放的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同江水運口岸,裝載著多種多樣貨物的擺渡船穿梭不停。 同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制度創新與科技賦能的雙重加持。
同江海關成功破解了“租賃貿易出口農機復運進境”的政策瓶頸,這一案例被評為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同江口岸落地全國鐵路口岸首臺海關智能化礦產品全斷面采制樣設備,其能在零下40℃極寒環境下,自動完成破冰、采樣、傳輸、制樣、封裝全流程,同步開展輻射探測、外來夾雜物篩查等多項檢查,有效減少作業環節、提升整體檢查效率。疊加同江海關綜合實驗室“8小時快速檢測放行”機制,同江口岸真正實現進境礦產品“智采+智控+智檢”一體化服務。單列車采制樣時間從以往4.5小時壓縮至30分鐘,作業效率提升89%,通關時效提升70%,企業物流成本顯著降低,口岸通關與貨物流轉效率實現雙提升。
口岸的繁榮給邊檢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江中俄鐵路大橋開通后,貨運規模大幅增長,邊檢工作量翻了一番。邊檢部門創新勤務模式,提前對接聯檢部門與貨運代理,實現信息共享、預檢預錄,確保車輛、人員即到即檢、高效通關。日益提升的“邊檢速度”,不僅有效對沖了業務量增長的挑戰,更成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保障國際通道安全順暢的關鍵一環。

俄羅斯大麻哈魚通過同江水運口岸順暢入境。 同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開放包容、務實高效已成為同江最鮮明的標識。隨著中國對俄試行免簽政策落地,中俄人員往來日益密切,去年同江過境人數約1.5萬人次,今年明水期已突破1萬人次。同江正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創新,成為連接中俄、輻射東北亞的重要樞紐。
俄羅斯外教麗娜說:“我在這里找到了事業,更找到了家。同江讓我們回國變得非常方便,只需10到15分鐘。中國對俄羅斯實行免簽政策后,我的朋友們隨時都可以來同江相聚。口岸工作人員會說俄語,通關效率很高,讓我感到很溫暖。”
恰逢“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之年,同江口岸基礎設施持續升級,制度規則創新不斷深化,經貿往來保持強勁增長,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深入,同江用實際行動為沿邊開放高質量發展書寫具有地域特色和時代價值的精彩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