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雅加達11月18日電 專訪丨中國減貧的寶貴經驗值得借鑒——訪印尼人口流動部部長伊夫提塔赫
??新華社記者葉平凡 李富玉
??印度尼西亞人口流動部部長穆罕默德·伊夫提塔赫·蘇萊曼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減貧方面的寶貴經驗值得印尼借鑒,印尼希望加強與中國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造福兩國人民。
??10月份才訪華的伊夫提塔赫回顧了中國之行的收獲,并介紹了印尼人口流動、扶貧發展的實踐和愿景。他說:“我走訪了上海市和湖北省多地,了解到中國在移民安置、脫貧乃至大飛機生產等方面的巨大進步。可以說,每到一處,我們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1月16日,印度尼西亞人口流動部部長穆罕默德·伊夫提塔赫·蘇萊曼(右)在雅加達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發(亞欣攝)
??伊夫提塔赫表示,他零距離見證了中國扶貧和發展的巨大成就,并將其“成功密碼”歸結為重視教育、因地制宜、強有力的領導,且有持之以恒的奮斗精神。讓他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湖北宜昌許家沖村和官莊村通過數十年的自身努力,加上當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幫助,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游產業,使村民走上富裕道路。
??“如果這些經驗能夠在印尼得到有效推廣,我相信印尼也能以更快速度擺脫貧困。”伊夫提塔赫說,“有人說,印尼的貧困率很高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人口基數大,有2.85億。好吧,請看看中國,擁有14億人口卻消除了絕對貧困,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為自己開脫?”
??要想富,先修路。伊夫提塔赫對基礎設施建設在減貧中的作用深有體會。他說:“在北馬魯古省的哈馬黑拉島,以前當地人將椰子運輸出去需要8個小時,但現在道路基礎設施改善后,只需1到2個小時,生產力提高了,成本也隨之降低。因此,基礎設施建設不再被視為成本,而是被視為提高生產力的投資。這就是我從中國學到的做法和經驗。”
??伊夫提塔赫說,印尼有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而中國有資金、技術、市場,以及活躍的企業家群體。他在武漢雜交水稻基地看到優質稻種可以使產量翻番,于是決定邀請中國專家來印尼實地考察,希望中國先進的雜交水稻技術能幫助印尼落后地區的農民提高糧食產量,早日實現脫貧。
??“我們合作潛力巨大,而且我相信這是互利共贏的合作。中國企業扎根印尼,為當地民眾創造就業機會,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印尼人愛上中國。”伊夫提塔赫說。

??11月16日,印度尼西亞人口流動部部長穆罕默德·伊夫提塔赫·蘇萊曼在雅加達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