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11月18日的《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系列報道,來看貴州、安徽以全會精神為指引,立足各自優勢,挖掘特色文旅資源、依托區域一體化發展等,激發鄉村全面振興新活力。
貴州:挖掘文旅資源 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在貴州,游覽民族特色村寨成為越來越多人鄉村旅游新模式。前不久,貴州黎平縣侗族村寨黃崗村榮獲聯合國旅游組織2025年“最佳旅游鄉村”稱號。“十四五”以來,這個曾經“藏在深山人未識”的侗寨村落,通過盤活老建筑,延續古老農耕文化,以及鄉村產業電商,黃崗村年均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

作為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積92.5%的省份,貴州采取“交通+旅游+產業”的模式,打造旅游公路。“十四五”以來,新改建農村公路超1.2萬公里,將散落在山水間的民族村寨串接成鏈,確定了560個像黃崗村這樣的鄉村旅游重點村。
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貴州采取多種形式,推動全會精神進村寨,以更實舉措進一步謀劃文旅體融合發展新路徑。
安徽:加快融入長三角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不久前,安徽碭山縣的碭山梨種植基地被確定為上海市市外蔬菜(果品)主供基地。碭山已有百年種植梨的歷史,過去,由于銷售手段單一,果實賣不上好價錢。
“十四五”期間,安徽加快融入長三角,全力打造長三角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建起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蘇浙滬成為碭山梨主要消費市場。借助一體化發展,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落戶碭山縣,實現長三角鮮活農產品“即采、即儲、即運”。有了穩定市場的同時,蘇浙滬也為安徽發展名優特新農產品,提供了良種和先進的技術。

眼下,安徽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將進一步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建設江淮糧倉,全方位、多途徑開發農產品資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