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寒潮天氣的到來,我國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已經正式開啟,能源保供也步入迎峰度冬關鍵期。能源企業全面開啟冬供模式。
供暖季來臨 能源企業全面開啟冬供模式
02:04
在山東青島,一艘滿載6.9萬噸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靠泊接收站,開始接卸作業。這是該站10月以來接卸的第7船液化天然氣。
作為華北地區天然氣調峰保供的重要樞紐,天津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采用“雙船在泊、同步卸料”的作業模式,提升接卸效率和儲備能力。

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天津液化公司總經理 劉景?。?/strong>依托智能化管控平臺,實現從船舶接卸到管網外輸的全鏈條精細化管理,日均外輸氣量在1000萬立方米左右,高峰期外輸能力可以達到5800萬立方米。
在推動海上進口資源穩供增供的同時,陸上氣田加大了增產保供力度。國內最大天然氣生產基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目前天然氣產量提升至1.35億立方米,較月初增加300萬立方米。在四川達州,“川氣東送”工程主供氣源地的中原油田普光氣田,隨著多口日產超20萬立方米的高產新井接連投產,氣田備戰迎峰度冬的天然氣井數量已突破80口,創歷史新高。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氣田開發地質專業高級專家 李才學:隨著我國首個深層高含硫氣田國產大型濕氣增壓開采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在冬季用氣高峰期,氣田每天最大生產能力可提高150萬立方米,大幅增強保供能力。
中國石油今冬明春供暖季,安排天然氣保供資源量同比增長3.7%,約占國內供應總量的六成。

中國石油生產經營管理部總調度室處長 喬躍:我們組織長慶、塔里木、西南、青海等油氣田開足馬力,全力增產;我們最高日供氣量達到7.38億立方米,保障北方地區集中供暖。
管網加速建設 提升“全國一張網”度峰能力
天然氣輸送網絡的穩定性與應急能力直接關系全國的能源安全。國家管網集團集中統一調配,加強設備設施安全維護,提升管網應急能力。
02:06
新疆北疆地區近日迎來大風降溫天氣,為應對極端天氣對管網運行的影響,國家管網集團啟動了應急保障機制,加強管道沿線和站場核心設備巡檢維護,確保安全生產平穩運行。

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公司市場部客戶經理 王曉波:今年我們加速推進天然氣上下游項目建設,新增氣量同比增加4.2億立方米。
為打好冬供“提前仗”,入冬前國家管網集團完成超400臺壓縮機組的維護檢修和22項天然氣管網改線、互聯互通接口連接等大型作業,確保油氣儲運設施完好。

國家管網集團北方管道公司北京分公司副經理 姚騰飛:近日,我們圓滿完成所轄西氣東輸、“北氣南下”大通道等管道的壓縮機組“健康體檢”,有力提升了天然氣管網核心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四線甘寧段、西氣東輸三線中衛至棗陽段、川氣東送二線銅梁段等重點項目已全面投產通氣。

國家管網集團市場部總監 尚凡坤:隨著重點項目陸續投產,入冬前,管網資源入網日沖峰能力提升至11.7億立方米,同比增加6000萬立方米/日,較去冬今春實際入網峰值增加23%。
在國家管網集團油氣調控中心,工作人員對全國主干天然氣管網的運行狀況進行集中調控,優化管道運行工藝,充分發揮西氣東輸、北氣南下、南氣北上等通道輸氣能力,保障天然氣安全可靠供應。

國家管網集團油氣調控中心天然氣調控部值班調度長 王廣志:針對今冬明春保供特點,我們優化管網工藝運行,加強重點區域監控,確保全國天然氣主干管網安全平穩運行。目前,全國天然氣管網日輸氣量已超7.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超過8%。
多地儲氣庫創注氣新高 蓄足供暖“底氣”
儲氣庫就像天然氣的“地下糧倉”,在用氣淡季,把富余天然氣注入地下空間儲存,待到冬季供暖用氣高峰期再集中采出,是保障能源穩定供應的“壓艙石”。眼下,國內各儲氣庫已提前完成年度注氣任務,為民生供暖蓄足能量。
02:04
東北地區最大的地下儲氣庫群——遼河儲氣庫群,日前正式開啟冬季天然氣保供模式。此次投用的天然氣儲備量超過30億立方米,日采氣量達2000萬立方米。在河北廊坊,隨著京58庫區采氣閥門緩緩開啟,我國埋藏最深儲氣庫——華北油田儲氣庫群,開閘供氣。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河北儲氣庫分公司總工程師 衛俊杰:本輪采氣期間,用氣高峰時日供氣能力可以滿足超三千多萬戶家庭的生活用氣需求。
在河南濮陽,中原油田儲氣庫群的生產指揮調度中心,記者看到,技術人員通過國產指揮系統對5座儲氣庫2000余臺(套)設備進行遠程調試,確保指揮中心在接到調峰指令的第一時間開井送氣。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儲氣庫管理中心生產指揮中心副主任 徐鵬程:入冬前,中原油田儲氣庫群完成注氣儲備9.4億立方米,較去年多儲備1.2億立方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用氣高峰期,能滿足2600萬戶家庭的日用氣需求。
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位于新疆的塔里木油田,4座儲氣庫日前完成年度注氣任務,注氣量達12億立方米,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迪那采油氣管理區牙哈處理站經理 胡玉生:本輪注氣我們向地下注了接近8億立方米天然氣,加上地下原有的天然氣,最高日采氣可達1000萬立方米。
目前,與國家管網集團聯網的19座儲氣庫實現滿庫入冬,中國石化地下儲氣庫可用工作氣量已達35億立方米以上,中國石油已安排7座儲氣庫供氣,供氣量近2000萬立方米/日,今冬明春日采氣調峰量力爭超2億立方米,為今年采暖季筑牢資源儲備基礎。
綠色暖源上線 今冬供暖更低碳
今冬供暖還注入了更多“綠色動能”。從工業余熱“跨城送暖”到地熱能“地底取熱”,一批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加速落地,為這個供暖季注入了滿滿的綠色動能。
03:00
在濟南市民劉女士家中,溫度計指針穩定停在22℃,她所在小區已率先使用上來自“聊熱入濟”項目的清潔能源供暖。

濟南市民 劉女士:現在家里溫度挺合適的,挺暖和,回家以后穿個單衣就可以。
“聊熱入濟”工程作為我國目前管線最長、管徑最大的長輸供熱項目,將聊城電廠原本直排的工業余熱“變廢為寶”,通過總長約135公里的供熱主干線輸送至濟南。投用后不僅能滿足1億平方米的供熱需求,還可以支撐當地關停54臺分散燃煤鍋爐。

濟南能源集團所屬熱力集團和清公司副總經理 宋賡:“聊熱入濟”項目管網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外護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預制直埋保溫管,保溫效果比傳統管網提升30%以上,不僅有效提升了全市供暖熱源供給能力,還能進一步降低能耗、減少排放,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約129萬噸。
作為一種穩定可靠、可循環的可再生能源,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正通過技術創新不斷突破邊界。在天津,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創新利用廢棄油氣井“變廢為寶”,建成多個地熱項目及中國石油最大淺層地熱群,還開發“清潔熱能運行集控智慧平臺”,用科技創新為“智慧地熱”賦能。
中國石化全面啟動了地熱供暖服務,覆蓋全國11個省市的70余個市(縣、區),可為超過120萬戶居民提供清潔供暖。不久前,咸陽北區集中供熱一期12.8MW“地熱+”清潔能源替代供熱項目建成投產,中國石化地熱清潔供暖能力累計達到1.26億平方米,再創歷史新高,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近620萬噸。

中國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小榮:今年以來加快建成京津冀、陜西關中盆地、山東濱州沾化等地區地熱替代燃煤、天然氣供暖項目,依托地熱智慧運維平臺、智能巡檢系統等一系列自研技術,服務的響應速度和處理精度大幅提升。
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正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與民生供暖升級提供雙重支撐。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8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5%,占全部發電量的約40%;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合計1.7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3%,在全社會用電量中占比22%。清潔能源正逐步成為能源供應“主角”。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