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表面仰望蒼穹,向微觀世界探幽索微,人類對未知的好奇永無止境。
“十四五”以來,中國以“追光者”的姿態叩問科技前沿,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02:57
遙望天際,海拔4410米,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1.36平方公里的探測器陣列,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揭示了銀河系宇宙線起源的關鍵線索。
探索微觀,“超級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發現精密部件的深層奧秘,讓中國在微觀探測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如今的中國,正以更主動的姿態,在科技的“無人區”里,探索未知,釋放動能。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覆蓋全球139個經濟體,“十四五”期間,中國實現全面攀升。2025年,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前十;24個中國創新集群,躋身全球百強的數量,比五年前增長超過40%,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更是登頂全球榜首。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適度超前布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表述格外醒目。瞄準前沿領域,中國實施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在合肥未來大科學城,正在建設的合肥先進光源,是國際最先進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建成后,將讓人類能夠從分子原子甚至電子尺度觀察微觀世界。這五年,這樣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建設,數量是“十三五”時期的兩倍多,創下歷次五年規劃之最,為基礎研究筑牢硬件根基。

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原點,“創新高地”正在中國大地上加速崛起。在大灣區,高校放射狀分布,科研機構、企業打破地域壁壘“沿途開花”,全鏈條創新生態讓近200平方公里的世界級科學片區,成為全球產學研融合“樣板”,并在中國大地上裂變、復制,創新要素如水流般自由流動。

五年時間,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加快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人工智能專利全球第一,平均每11個小時就能誕生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已超5000家,深度賦能千行百業。
國產腦起搏器全面商用,幫助3萬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運動功能。

上海、北京、武漢等20多個重點城市建成量子通信城域網,構建起全球規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網絡。
今天,中國已經擁有世界最多的研發人員,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萬家。創新作為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正點燃中國經濟的澎湃活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