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小院的幸福生活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位于新疆西北部的塔城地區,生活著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等眾多民族。當地各族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早就深深融為一體、不分你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了一起。
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在新疆的塔城地區,生活著29個不同民族,而在這個叫作哈爾墩的社區,就有14個,大家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早已經成了一家人,所以這里也有不少的民族家庭,像我現在所在的這一戶,門牌上就有6個石榴,每個石榴都代表一個民族。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木哈拉木·米吉提:我們現在家里邊有六個民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等。
在哈爾墩社區,像木哈拉木家這樣的多民族家庭不在少數,超三成的家庭都由兩個以上的民族組成,標記著不同數量石榴的門牌隨處可見。在這個小院里,正在為即將到來的“鄰里節”做準備。
院子主人哈力旦大姐,是這次“鄰里節”的主理人,布置場地,烹飪美食,忙得不亦樂乎。而每當這個時候,鄰居們也都會過來一起幫忙。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哈力旦·依拉洪:今天你看我刷墻,還有做甜品,都是我的鄰居過來幫忙的,都是很普遍。如果他們家有什么事情我會來幫忙,一直都這樣。
從包餃子到烤面包,從小提琴到手風琴,親朋好友、街坊四鄰歡聚一堂,讓這個小院熱鬧非凡,更讓不同民族的百姓生活親如一家。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木開西·賽買提:我是塔塔爾族,一般我們塔城人也不問什么族,塔城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塔城的人就是不分民族、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團團圓圓、幸幸福福地過日子。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沙娜木·沙爾達爾:其實就像這個庭院里面開的各種花一樣,代表了咱們不同的民族,我們就是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這么一個大家庭。真的是誰都離不開誰。
在哈爾墩社區的民族團結展館里,一面面“照片墻”定格了社區居民的溫馨時光:“鄰里節”上,各族居民精心準備特色美食,大家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在社區“居民說事”點,大家暢聊家中煩事、鄰里小事。
而哈爾墩社區只是新疆民族團結的一個縮影,阿克蘇的王三街、伊寧的六星街、阿勒泰的“戶兒家”,各民族居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邊陲小院:升旗16載 風雨無阻愛國情
在新疆塔城,不光各民族百姓心手相連,和樂地生活在一起,在一個家庭小院,每周一還會自發舉行升國旗儀式,而且已經連續舉行了16年。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沙勒克江·依明:五星紅旗代表的是我的祖國媽媽,是中華兒女心中最偉大的媽媽。我們怎么用呢?右手拿五星紅旗,放在我們的胸口左邊,因為我們的心在左邊,祖國在我的心中。
正在進行升旗儀式前宣講的這位老爺爺叫沙勒克江,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沙大叔”。沙大叔今年已經79歲了,每周一,他都會在自家小院里,升起五星紅旗。而社區的居民,也會準時出現在這里。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阿依霞·斯馬克:升國旗,每一個民族自己的衣服穿好,就是尊重。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陳玲:每周一都來升旗,盛裝來參加莊嚴的升國旗儀式。國旗貼在胸前,國歌一響起來,就跟著一起唱國歌。很激動,很莊嚴,很神圣的。
沙大叔最早是從2009年10月1日,開始在自家小院舉行升國旗儀式的。那時的場景,沙大叔歷歷在目。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沙勒克江·依明:原來沒升過國旗,怎么升?國歌音樂兩個配合起來,一定要把它熟練。第一次早晨升國旗的時候,突然我兩個腿就軟了。五星紅旗,給我力量,一邊升我一邊哭。從那開始,我就說我有兩個媽媽,一個媽媽就是我的親生媽媽給了生命。第二個媽媽就是我的祖國媽媽。
沙勒克江的外孫女 蘇比拉·依孜江:那時候我還小,第一次參加還是有點懵懂,不太懂,說這個國旗,在學校升,在廣場升,為什么要在家里升。姥爺告訴我,不管你是什么民族,咱們都要愛國家,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現在,沙大叔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已經成了社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每逢重大節日,小院里更是會擠滿人。而最讓老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21年,他千里迢迢來到北京,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說到當時的場景,沙大叔依舊激動萬分。
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沙勒克江·依明:那個腳步聲,很遠的地方一個聲音能聽到。越到跟前了,我的心跳得跟他們腳步聲一樣,嘣嘣嘣,我說我的心跳那么快,還是他們的腳步聲我都分不清。激動,我的眼淚往下就流,止不住。這就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16年風雨無阻,沙大叔舉行了超過1200場升旗儀式,累計使用了179面國旗,其中有19面國旗送到了全國各地,他用日常生活的點滴,傳遞著愛國情和民族團結情。如今,哈爾墩社區也成了宣傳民族團結、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窗口,將促進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融入日常。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