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舞劇《顏真卿》在河北省藝術中心首演。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人民網石家莊11月16日電 (記者商帆)11月15日,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舞劇《顏真卿》在河北省藝術中心首演。該劇演出將持續至11月21日,為觀眾呈現一場融合書法藝術與舞蹈的視聽盛宴。首演現場,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及省內外特邀專家領導出席觀看。
該劇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河北演藝集團、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出品,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京冀文化合作的又一成果。作品由北京舞蹈學院院長許銳擔任編劇,胡巖任總導演,楊翼作曲,任冬生擔任視覺總監,周立新負責舞美設計,賈雷、李昆分別擔任造型與服裝設計,王大山、劉敬、彭義博等優秀舞者領銜主演。

首演現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首演現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舞劇以“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為敘事線索,通過“潤墨、起筆、奮筆、枯筆、墨盡”五重筆韻結構全劇,將顏真卿與侄子顏季明在安史之亂中的家國情懷與忠烈事跡娓娓道來。作品以寫意手法融合“堂”“宴”“關”等意象,在舞臺上構建出歷史情境與人物內心交織的藝術空間。

首演現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劇中,顏真卿教導顏季明身正報國,二人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相繼殉國,展現出“一筆一脊梁,一字一山河”的精神氣度。舞劇從“陋室提筆”到“碑林絕筆”,層層推進,將顏真卿作為書法家與忠臣的雙重身份立體呈現,情感從隱忍克制漸至悲愴奔涌,深刻傳遞出《祭侄文稿》背后“錐心刻骨”的精神內核。
據舞劇總導演胡巖導演介紹,舞劇不以線性敘事呈現顏真卿生平,而是以書寫祭文為引,讓記憶隨筆墨自然流淌。舞蹈語匯上創新運用“翎子”等道具,剛柔并濟,既模擬書法筆勢,也象征人物風骨。舞臺視覺以黑白為主調,呼應書法藝術的紙墨意境,多媒體與燈光協同構建出富有張力的歷史場景。
據介紹,該劇從策劃到呈現舞臺歷時三年,其中從采風到集中創排歷時10個月。河北演藝集團、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此次與北京舞蹈學院深度合作打造經典文藝作品,不僅借助國家級藝術院校的優質資源,切實提升了河北本土的創作與演出水準,同時也是河北省積極推動與知名高等院校深入共建、促進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與成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