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成為新一代職業本科畢業生的鮮明特質,一場重塑職業教育價值與內涵的變革,正在河北這片熱土上蓬勃展開。
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職業技術大學數量已達到87所,其中河北4所,位居全國第五。職業本科學校數量躋身全國前列,這不僅是教育規模的突破,更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命題的有力回答。

不止學歷,更是能力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貼上“學歷終點站”的標簽。而職業本科的興起,正系統性地打破這一刻板認知。它并非簡單延長學制,而是構建了一條與普通高等教育并重、等值的發展路徑。河北的4所職業技術大學,堅守類型教育定位,圍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復合目標,重塑人才培養體系。這不僅是學歷層次的提升,更是能力維度的擴容——讓學生從掌握單一技能的“執行者”,蛻變為能解決復雜問題的“創新源”。

不唯課堂,更在現場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當專業設置從“有什么教什么”轉向“需要什么建什么”,職業本科便真正實現了發展路徑的“破壁”。河北的探索清晰詮釋了“專業建在產業鏈上,課堂融入生產現場”的實踐邏輯:從服務鋼鐵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到布局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再到實施“綠牌扶持、紅牌退出”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處處體現著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精準育人理念。尤為突出的是“崗課賽證研創”綜合育人模式——通過技能大賽錘煉實戰本領,依托真實項目反哺教學創新,借助證書標準檢驗學習成效,構建起從學習到就業的無縫銜接通道。

不止就業,更是事業
傳統職業教育易陷于“授技謀職”的局限,而職業本科則致力于實現育人境界的躍升,其根本追求在于培養“臉上有笑、心中有光”的勞動者。這份光彩,既來自扎實技能賦予的自信,也源于職業身份帶來的尊嚴。當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的學生實現從“熟練工”到“工匠”的跨越,當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產教融合共同體促成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咬合,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能力的精進,更是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高度統一。職業本科的深層意義,在于引導青年在創造性勞動中實現自我價值,讓“大國工匠”的搖籃真正孕育出既有精湛技藝又有開闊視野的時代新人。
職業本科教育,從來不是高等教育的“替代項”,而是人才成長的“特色項”。在這條新跑道上,學術素養與職業能力交融并蓄,個人理想與產業升級同向而行。當越來越多的青年以精湛技藝和創新膽識站上時代前沿,中國制造的脊梁必將因此而更加堅挺。冀時評論員:修 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