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全面推動政務服務提“智”增效
讓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10月31日拍攝的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河北日報記者劉光昱攝
“以前辦事最擔心的就是不知道要帶啥材料、填得對不對,到了政務服務大廳才發現缺這少那,只能回去補。現在不一樣了,不管是辦企業的事還是辦個人的事,在家用電腦或手機上就能辦。智能客服還能在線預審材料,哪里不對直接線上修改、線上提交,不出門就能辦成事!”近日,雄安法安企業管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廣惠,在線上體驗雄安政務服務高效順暢的辦事全過程后,不住地點贊。
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零障礙辦好每件事”,雄安新區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以技術賦能打破傳統辦事壁壘,推動政務服務從“可辦能辦”向“好辦易辦”升級。如今,指尖輕點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的服務愿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10月31日,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右)協助辦事群眾通過線上智能客服“雄小智”辦理業務。河北日報記者劉光昱攝
一網通辦
變“線下跑”為“網上辦”
依托數字城市建設優勢,雄安新區建成包含“雄安新區政務服務網”、“政通雄安”App、微信小程序、綜合自助端、公眾號等線上服務“一張網”,實現新區、縣、鄉、村四級全覆蓋,1374項(主項)政務服務事項應接盡接、同源發布,企業和群眾在這“一張網”內,就能辦成不同領域的事項。
“所有事項都可以實行網上申請,并且大部分已做到全流程網辦。”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政策法規處負責人靳惠介紹,“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為例,目前已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從項目申報到項目竣工驗收全生命周期業務協同網上辦理,審批數據同步推送。”
“一張網”高效聯動背后,是政務數據“流動”更暢通。
靳惠表示,雄安新區“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加速升級融合,已對接省一體化垂管系統、雄安新區自建系統50余個,實現部門間業務協同、數據共享,支持跨部門、跨層級、跨系統的業務辦理,“一網通辦”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為進一步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雄安新區政務服務網”上線“高效辦成一件事”特色服務專區。目前,國務院2024年兩批清單21個“一件事”、2025年第一批10個“一件事”已上線運行,整合政務服務數據資源,優化網上辦事流程,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云上好辦
北京的事雄安能辦,雄安的事北京能辦
“想不到在雄安就可以辦理北京的業務,包括材料提交、審核,‘云窗口’真是太方便了!”剛在雄安辦完北京公司相關手續的馮女士,言語間滿是驚喜。
走進雄安新區政務服務大廳京雄“同城化”專區,“云窗口”幫辦人員丁思佳正忙碌著。她通過“北京副中心政務服務平臺”與北京經開區審批人員遠程視頻對接,在線上傳企業申報材料、核對信息細節……幾個簡單步驟,就完成了相關手續辦理,后續還可實現證照“點對點”寄遞。不用跑北京,在雄安就能享受到同質同效的辦事服務。
錨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的初心,雄安多措并舉推動京雄“同城化”。在政務服務辦理上,新區全域加入跨省通辦“云”窗平臺,建立起雙向互通的服務網絡:北京市、區兩級3500余項事項可在雄安直接辦理,雄安本級全域事項在北京可辦,雄縣120項、容城258項、安新156項高頻事項也能在北京辦理,建起京雄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政務服務一體化格局。
雄安還推出一系列創新政策,進一步升級“同城體驗”:京雄兩地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用”;企業“一鍵遷移、無感暢辦”;北京的社保專線在新區設端口,疏解單位和人員可以在新區辦理參保登記、人員增減等9項高頻事項……
目前,278項京雄政務服務實現“同城化”辦理,209項資質資格互認事項在雄安全面落地。
智慧易辦
政務服務有“質”更有“智”
打開“雄安新區政務服務網”或“政通雄安App”,一個7*24小時隨時待命的智能助手會第一時間回應您的需求,它就是基于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的線上智能客服“雄小智”。
“經過多輪精細化的大模型訓練,‘雄小智’目前已梳理完成上萬條辦事指南和政策文件等相關材料,能根據企業、群眾的咨詢指令互動對話,實時、自動、便捷地提供政策解讀、辦事流程、業務辦理等自助式咨詢問答服務,利用多輪對話精準捕捉用戶個性化需求,有效提升咨詢服務的準確性和針對性。”靳惠介紹。
考慮到部分個性化需求可能超出AI解答范圍,新區還同步配套了人工客服幫辦代辦服務,不僅能詳細解答疑問,還可協助完成材料填報、業務提交等操作,確保企業群眾的每一個辦事需求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數字賦能的觸角還延伸至政務工作關鍵場景。近日,雄安新區正式上線首個面向評標專家的智能問答系統,以DeepSeek大模型和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為支撐,深度融合雄安本地化政策與操作知識庫,具備政策咨詢、操作指導和服務輔助三大核心功能,為評標工作注入“智慧動能”。
“過去,專家遇到政策疑問或操作難題,需反復咨詢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不僅耽誤評標進度,還容易因信息傳遞偏差產生誤解。”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有了這位“新同事”,專家可實現“一鍵找政策、一問出答案、一查得指引”,現場技術人員答疑次數下降80%,極大提升了評標質效。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優化該智能問答助手,基于AI平臺問答日志校準內容、擴充本地化知識庫,進一步優化應用編排與回答限定,提升服務精準度。”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暖心幫辦
小切口改革便民利企有溫度
“您好!我是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工作人員,現在對您申請辦理的建筑垃圾運輸許可進行遠程踏勘,請您配合!先看下周邊環境……”近日,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對啟動區一項目建筑垃圾運輸核準開展遠程視頻現場核查工作。項目現場負責人使用手機視頻通話,帶著營商環境局工作人員“走”了整個核查區域。傳統踏勘方式至少用時兩個多小時,線上僅用20分鐘就完成了。
現場踏勘是部分事項審批辦理流程中的關鍵一環,踏勘結論是作出審批決定的重要依據。為進一步助力新區大規模建設,降低辦事成本,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以依法依規、便民利民為原則,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優勢,創新推出遠程踏勘服務,以遠程視頻踏勘替代傳統人工現場核查,提供“自主選擇、云端踏勘、即時反饋”的全流程閉環服務,實現行政成本與企業群眾辦事成本“雙降”、審批效率與服務體驗“雙升”。得益于遠程踏勘服務模式的推出,大量審批業務突破工作時間、空間限制,短時間即可完成現場踏勘工作并形成踏勘結論推送至審批窗口。
“多虧提前收到短信提醒,讓我們及時辦理了食品經營許可延續。”新區一家居民服務區超市經理張蘭說,“以前總擔心錯過換證時間,現在新區推出了證照到期前提醒,心里踏實多了!”
“我們依托新區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推出‘政務鬧鐘’便民服務。通過系統自動比對,提前篩選臨期證照,以短信方式主動提醒企業和群眾辦理證照延續或換證手續。”營商環境局工作人員張柳介紹,藥品經營許可證、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等近50項常見證照都在“政務鬧鐘”提醒業務范圍內。結合各類證照有效期,提前1至6個月進行短信提醒,讓辦事群眾和企業有充足時間準備辦證材料和手續。目前,已進行短信提醒300余人次。
雄安新區營商環境局局長高立春說:“我們將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場景落地為核心,持續深化‘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構建智能、精準、高效的政務服務新生態,為服務疏解提效能、服務發展強支撐、服務創新添動力,持續擦亮‘雄安服務’金字招牌。”(河北日報見習記者 郝金鈺 記者 劉光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