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雄安新區陸路口岸監管作業場所順利通過石家莊海關驗收,標志著雄安新區擁有了口岸功能。隨著綜合保稅區卡口道閘升起,集裝箱卡車快速通關,駛向天津港。貨物數小時后即可裝船出海。
“無?!焙我猿伞案邸保看鸢妇驮凇?+3+N”的口岸功能體系中。以口岸功能為依托,雄安正在構建1個口岸平臺、3個港口通道、N個智慧場景的“1+3+N”口岸功能體系,打造富有特色的“雄安國際港”,彰顯未來之城面向世界、擁抱未來的胸襟與氣魄。
作為一座內陸城市,雄安不沿邊、不靠海,卻以改革之策、創新之舉突破地理限制,實現口岸功能從無到有的跨越。這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打通,更是制度型開放的生動實踐。通過優化監管流程、提升通關效率、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雄安國際港”正逐步成為內陸地區貨物出海的新樞紐,為雄安參與全球經貿合作筑牢通道基礎、積蓄開放動能。
打造“雄安國際港”,雄安正在用科技創新重塑口岸功能的內涵。不同于傳統口岸,“雄安國際港”充分融入數字智慧,結合“嵌入式監管+智能化卡口+AI輔助研判”,實現區港大通關模式創新,并通過卡口的智慧化改造實現貨物無感進出;運用“北斗+5G”技術,探索自動施驗封,將“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智能化,真正把港口“搬”到雄安。這種以智慧為底色的探索,不僅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也為全國口岸現代化轉型提供了經驗。
打造“雄安國際港”,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重要一步。通過構建與天津港、大興機場等樞紐的高效鏈接,“雄安國際港”正在成為區域資源整合、功能互補的新平臺。北京的技術、雄安的創新、天津的物流,在此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共同奏響高水平對外開放“協奏曲”。這是區域發展“一盤棋”思維的體現,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口岸是橋梁,聯通內外;港口是窗口,映照未來。從白洋淀的粼粼波光,到渤海灣的滔滔浪潮,創新驅動讓地理阻隔變通途。隨著“雄安國際港”功能日益完善、能級不斷提升,雄安這座肩負著歷史使命的未來之城,必將在與世界更深層次的互動中,拓展發展新空間,塑造競爭新優勢。(康曉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