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老鄰居石連喜緩緩走過來,村民們一陣歡呼。
2025年7月底,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遭遇有記錄以來最強降水,大量房屋倒塌、農田被毀、基礎設施受損。在馬營子滿族鄉南臺子西溝村,村民石連喜不僅房子被沖毀,自己也被沖走近2公里,獲救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免費治療,他終于重新站了起來。
9月25日,聽聞要異地重建,石連喜趕緊過來抽“房號”。
“我們盡全力讓大家早日搬進新房!”包村干部、馬營子滿族鄉行政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董建國啞著嗓子介紹,為實現目標,清淤除障、修路打井、重建房屋……黨員干部忙得連軸轉。
再訪灤平,記者看到,這個歷經風雨的山區縣,正干群一心,有序推進災后重建。
“暖和過冬沒問題”
燕山深處,南臺子西溝村路通渠暢,再起炊煙。幾個月前,洪水來襲,這里橋斷路毀,河道改道,滿目瘡痍。
“我們晝夜不停,與時間賽跑!”董建國回憶,水勢一弱,鄉黨委立即組織黨員突擊隊,調度鏟車、鉤機,帶領村民壘壩修路,“五六天時間里,我們硬是把河道‘掰’了回來,用石頭墊出應急路。”
住房,老百姓的心頭大事。被洪水和巨石沖擊,村民石德會的房子成了危房,“墻面裂開大縫、地板泡得稀爛,讓人連哭的力氣都沒有。”
好政策很快就來。沒過幾天,村干部與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上門查驗評級,還講了C級危房的補助政策。“既有政府補助,又有農房保險兜底。”如今,石德會家的墻體得到修繕加固,還新鋪了地板、新貼了墻磚,“咱心里踏實了,暖和過冬沒問題。”
像石連喜這樣的D級危房重建戶有19戶,鄉黨委積極協調,在山下規劃平整了新的宅基地,還安排黨員干部“一對一”對接紓困。截至9月底,灤平全縣4511戶B、C級危房全部完成維修加固,355戶D級危房全部開工重建,預計大部分群眾可在新家過冬。
“如果入冬前建不完新房,群眾可以選擇投親靠友或者租房。”灤平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訾國剛介紹,“D級危房重建戶取暖費補助2000元,90天過渡期生活救助每人每天33元,還有每戶每個月1200元租房補助連續發11個月。”
“想方設法減少農民損失”
興洲河畔,大屯鎮新碩農業產業園區外車來車往。暴雨后,河水倒灌,這里的286個大棚中,幾十個大棚受損,兩個被直接沖毀。
那時,園區負責人李建坡愁眉不展,“棚墻坍塌、作物倒伏,大棚和作物還沒上保險,損失這么大,怎么辦啊?”
幾個月后,坍塌的大棚已重新砌墻、架拱、栽苗,災情不重的棚里,職工們忙個不停,加緊采摘、裝箱、銷售未受災的水果。
“黨和政府給了我們恢復生產的信心。”李建坡介紹,災后,大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孫慧敏帶領工作組,第一時間趕赴園區。排積水、清碎石、鋪水管……“鎮里的干部天天泡在園區,帶著大家一塊干,還對接縣農業農村局,爭取到鄉村振興銜接資金修繕大棚。”
沿興洲河邊行駛,來到大屯鎮小城子社區,這里的土地已經由機器平整;攔水壩被沖毀的部分,也用石頭穩穩壘了起來。
“洪水把耕地沖成了一片亂石泥沙。”河東村是小城子社區下轄的自然村,村民郭海生當時急得跺腳,“莊稼沒了可以再種。地沒了,咱農民可咋辦?”
“農田是農民的‘命根子’,必須守護好。鎮上迅速組織鏟車,鏟走耕地上的亂石,正好堆在河岸壘壩,再將高低不平的沙土推平。”幾個月來忙著救災和重建,孫慧敏的手布滿了口子,“我們已恢復水毀耕地500多畝。”
農民還擔心,土地肥力恢復不了怎么辦?“已經聯系周邊養殖場,明年開春追肥。”孫慧敏說,“保險也能為絕收的玉米地每畝賠付720元。想方設法減少農民損失。”
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靠前干”,力求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截至9月底,灤平縣因災損毀的4.06萬畝耕地,已修復超過3.12萬畝;有修復意愿的656個受災農業大棚,已修復644個。
“有黨員干部帶著,心里踏實了,明年的收成差不了!”郭海生笑道。
“發電機一響,廠區很快就能復產了”
灤河之濱,承德百圣泉飲品有限公司的車間內,銀白色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桶裝水生產線已部分恢復,1小時產450多桶。”公司負責人郭伶介紹。
洪水讓沿岸不少企業受災癱瘓。“沒有電,我們想開工,只能干瞪眼。”郭伶心急如焚,“可是訂單不等人。”
很快,鄉黨委走訪時帶來好消息。“我們來協調復工復產物資。”西溝滿族鄉黨委書記李穎現場辦公。
沒過兩天,貨車駛進廠區,送來兩臺柴油發電機和米面油等物資。“發電機一響,廠區很快就能復產了!”郭伶興奮不已。
洪水一退,西溝滿族鄉各部門隨即走訪受災企業,建立臺賬,跟蹤復工復產進度。“我們正在爭取‘以獎代補’政策,全力支持企業更換生產線。”李穎說。
“關鍵時刻,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是堅強戰斗堡壘。”灤平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學敏介紹,全縣派出96名干部,組建29個工作隊,“一對一”幫扶全縣29個受災嚴重村。全縣水電路信等基礎設施全面恢復,復工復產穩步推進。
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力量,灤平的速度與力度,是承德市災后生產生活秩序恢復的縮影。
承德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第一時間成立全市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方案。全市D級危房重建開工率達到97.58%;128家受災工業企業已基本復工復產;676家受災商貿網點已復市675家;133所受災學校、幼兒園已全部正常開學……”
灤平縣馬營子明德小學,一度被沖垮了操場、圍墻,而今書聲瑯瑯。
“我看到工程人員鋪路,電力人員搶修,解放軍叔叔和救援人員不顧危險和勞累,為我們送來物資。”五年級的吳慧媛在作文里寫道,“為了我們能安穩地坐在教室里,他們不怕辛苦。我要好好讀書成長,將來也像他們一樣為人民服務!”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