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7日起,河北省多地迎來降雨降溫天氣。面對陰雨天氣的不利影響,河北省相關部門迅速行動,整合烘干、倉儲、物流、銷售等資源,推行烘干收儲一條龍服務體系,讓農民省心又省力,全力提升玉米歸倉質效。
河北氣象臺預報顯示,17日白天,唐山、秦皇島和保定、廊坊及以南地區陰有小雨。18日,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四地的西部山區有零星小雨或小雨。
記者從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了解到,為切實幫助農民群眾解決秋糧存儲等緊迫問題,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公布了全省各地糧食烘干設備服務信息表。
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北良寨村,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金黃的玉米經傳送帶送入烘干塔,烘干后的玉米粒顆顆飽滿、色澤鮮亮。“烘干塔能精準控溫,把玉米水分從40%降到14%左右,既保品質又防霉變。”武邑縣北良寨村村民李百樓說。
據李百樓介紹,他所在的合作社采用統一收購、統一儲存、統一烘干、統一銷售的模式,為農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務。農民送來的玉米可直接過磅、登記、入塔,無需排隊。而且合作社已對接好飼料廠、糧食收購點,烘干后玉米檢測達標即可當場結算,保障了農民的收益。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剛收獲的玉米通過傳送帶輸送至倉儲區域。新華社記者王昆攝
在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農業、交警等部門統籌轄區內25家糧食烘干企業,以各烘干點為圓心,打造“一刻鐘運輸圈”,構建起24小時不間斷的烘干收購服務體系。同時,針對部分農戶運輸難題,推出“共享農機”服務,實現從田間地頭到晾曬場閉環運輸。
記者在邯鄲市肥鄉區北高鎮東高村玉米收購烘干點看到,一輛輛運糧車將剛收獲的玉米送入烘干塔。肥鄉區北高鎮焦寨村種糧大戶于彥兵說:“我們這兒附近15分鐘內肯定能找到烘干點,而且是24小時隨到隨烘干,心里特別踏實。”
為了讓服務更精準、更高效,肥鄉區還創新推出全域糧食烘干和收購服務電子信息表,通過覆蓋全區各村各戶的微信矩陣群傳到每一位農民手中。農民只需打開手機,就能清晰查詢到距離自己最近的烘干網點位置、實時倉容、設備烘干能力以及當前排隊情況等信息。
肥鄉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邢學明表示,他們通過繪制糧食烘干和收購服務電子信息表,將分散的資源系統化、可視化,目的就是讓數據多跑路、讓農戶少跑腿。目前,全區日烘干能力已達到3600余噸,基本實現了糧食即收即烘、即烘即儲,有效解決陰雨天氣導致的糧食霉變風險。(記者王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