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生態區(城區段)正以全新姿態,為市民游客帶來“步步皆景、處處見綠”的生態體驗。
圖為游客在滹沱河生態區(城區段)游玩。 記者 張曉峰 攝
編者按
滹沱河碧波重現,環城水系綠意綿延……近年來,石家莊市以滹沱河生態修復、洨河綜合整治等工程為抓手,推動河湖從功能化到生態化再到人文化的歷史性轉變,繪就綠水繞城、青山相依的生態畫卷。即日起本報開設《我們的河湖》專欄,帶您走近身邊的河湖,解碼生態修復的石家莊智慧,探尋水岸經濟的綠色動能,全面展現石家莊河湖生態建設的新經驗、新成就、新面貌。
秋日的滹沱河,波光瀲滟,景色宜人。
站在河畔遠眺,水面寬闊澄澈,兩岸綠草如茵,喬木灌木錯落有致,連綿的花海延展數十公里,游人絡繹不絕,拍照打卡,流連忘返。這一景象,正是滹沱河生態治理成果最為直觀而動人的詮釋。
今年7月,滹沱河入選全國母親河(湖)典型案例。這一成績,源于2017年以來,石家莊市以生態恢復、防洪泄洪、涵養水源、產業發展、文化景觀相統籌,啟動實施的規模大、范圍廣、標準高的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完工,往日干涸的河道、荒蕪的灘涂,如今已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動景象。滹沱河如一條透亮的綠絲帶,成為串聯起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的生態廊道。
筑牢生態屏障
“站在溢流堰上看流水疊瀑,觀景平臺視野開闊,停車也方便。現在的滹沱河,已然成為石家莊綠色生態的亮眼名片,一有空就想和家人朋友來這兒待著。”正在滹沱河岸邊和家人享受周末休閑時光的張驥有感而發。
秋意漸濃,滹沱河畔水波蕩漾,如詩如畫。“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
美不勝收的風景,昭示出滹沱河生態的蝶變。滹沱河是石家莊的“母親河”,然而,20世紀70年代起,由于持續干旱及多種因素影響,河道常年斷流,植被稀少,沙坑遍布,生態環境日漸脆弱。
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拓展發展空間,石家莊市大力實施滹沱河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統籌推進一系列強有力的系統治理舉措。治理后的滹沱河煥發新生,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從2017年開始,我市分三期對滹沱河黃壁莊水庫下游河段,共109公里實施系統修復,包括水利防洪、生態綠化、水質提升等全方位的生態修復。”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沿線已涌現出城市軌跡、周漢河濕地、光影水秀等多個亮點,109公里的滹沱河沿線初具風光,百米生態風光綠化帶效果顯現,滹沱河市管段水質持續改善,實現了溪流與湖面相互交替,溪流兩側水生植物呈現出水上草原的大河風貌。
生態價值多元彰顯
搭一頂帳篷,鋪一塊野餐墊,在清風徐來、蟲鳴草香中享受愜意的閑暇時光……這種在滹沱河河邊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閑方式,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新選擇。
這還得益于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完工后,新建、提升的10289公頃綠地。這些綠地吸滯粉塵、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釋放氧氣效果明顯增強,極大地改善了滹沱河生態環境。
如今,滹沱河形成了湖面寬闊、水質優良、鳥類云集、生態結構和功能健康的生態環境,景觀生態價值突出、生態效益顯著的資源特色,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健康的生態安全保障。
好的生態還帶來了更多“沉浸式體驗”。在藁城區廉州湖風景區,記者看到,這里的帳篷如星星點綴茵茵草地,與粼粼湖光相映成趣。游客們或推著露營車擇位扎營,或撐天幕備餐。“開放的有1到5號露營基地,最大的露營場地有2萬平方米,最小的場地也有8千平方米,營地總體接待帳篷數量有800頂,可同時容納游客5000人次。”藁城區廉州湖風景區運營部經理李芳介紹。
依托滹沱河脈絡,藁城區廉州湖風景區打造了五大露營基地,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閑旅游的出行地,成為藁城區滹沱河沿河旅游的新名片,也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而這只是滹沱河生態環境向好的一個縮影。在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中,石家莊市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文化、生態、交通等因素,將河道劃分為以“城市公園”“鄉野田園”“水源涵養、生態濕地”為特色的三種不同風貌段,分期進行建設。從單純的“看風景”到深度的“沉浸式體驗”,一幅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躍然眼前。
增添發展新活力
“早年想見黑鸛得憑運氣,現在經常能看到成群的黑鸛,環境確實越來越好了!”在滹沱河上游的綿蔓河濕地,攝影愛好者們頻頻按下快門,記錄這些動人畫面。
珍稀鳥類往往被視作最佳“環評師”、環境的“生態試紙”。據石家莊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滹沱河自2021年實現全線貫通以來,已連續4年全線水流貫通,生態水量保障率連續4年達100%。濕地的鳥類達到了220種,其中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14種,小天鵝、大天鵝、鴛鴦、斑頭秋沙鴨、鴻雁、灰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42種,特別是白鷺等對生態敏感的珍稀鳥類開始在滹沱河筑巢繁衍。
貫通“水脈”,接續“文脈”。滹沱河的生態修復,不僅串起兩岸連綿綠意,更喚醒了沿線沉睡的歷史文脈。
“上午在河邊看風景,下午去正定古城看隆興寺,一天把自然和歷史都體驗了!”游客張潔笑著說,從河岸到古城不過十幾分鐘車程,一日之內便能在生態與人文間自如穿梭,暢快淋漓。
為了讓這條“母親河”煥發更多活力,石家莊市還啟動了滹沱河沿線綜合整治提升,從綠化美化到設施完善,步步精心。如今,“以河為軸、多點輻射”的格局已然成型,滹沱河早已從“單一景點”蛻變為串聯生態治理、旅游觀光、和美鄉村的示范帶,織就一幅立體的“旅游圈”畫卷。
“一鞭曉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當這條河成為新的城市地標,它的綠色之變,不僅是風景的煥新,更是一座城的生機涌動。(記者 劉立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