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九龍蘋果產自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糖分積累充足,口感脆甜多汁。家人們,6斤裝僅需29.9元,點擊下方小黃車直接下單!”9月13日上午10點鐘,一場由淶水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九龍鎮人民政府共同組織的“尋味大龍門 好物出深山”助農直播活動在河北淶水九龍鎮大龍門村進行。
在大學生職業經理人翟夢楠直播間內,主播手持蘋果,熱情地向網友推介。直播僅用18分鐘,6000斤九龍蘋果就全部售罄。整場直播持續1.5小時,實時在線人數峰值超2000人,銷售土雞蛋、貝貝南瓜、紅薯、杏仁等農特產品2800余單,銷售額達67965元。本次直播是淶水縣開展“媒體+”賦能鄉村振興行動,實現從“知識灌輸”到“能力內生”轉變,調動群眾積極參與網絡直播,讓網絡流量撬動產業大市場的鮮活事例。
淶水縣位于北京西南,保定西北,交通便利,自然風光秀麗、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紅木家具、麻核桃、銅火鍋、琺瑯制品四大傳統產業齊聚,還有豐富的蘋果、杏仁、核桃、伏花椒等多種特色農產品。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淶水縣今年創新實施“媒體+”賦能鄉村振興行動(市場聯動、產業升級、文旅融合、品牌帶動、鄉村體驗、電商消費、文化傳承),通過系統化構建融媒體賦能體系、跨區域協作機制和數字化應用場景,有效破解了特色產業品牌化不足、文旅資源釋放不充分、農民數字素養薄弱等瓶頸問題,形成了“黨建引領、媒體賦能、產業提升、品牌帶動、文旅融合、產業發展”新格局,為京津冀地區縣域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據了解,淶水縣將“媒體+”賦能鄉村振興行動納入全縣鄉村振興總體布局,制定《淶水縣“媒體+”賦能鄉村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產業升級、品牌塑造、文旅融合、電商拓展”等目標任務與實施路徑。同時,每周組織縣委宣傳部、農業農村局、文廣旅局、融媒體中心、各鄉鎮等部門相關人員召開聯席會議、謀劃思路,策劃選題、查找短板。縣委副書記苗健率隊跨越2400公里赴廣東省高州市,探索“媒體+”南北協作,系統學習研究“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的實踐經驗。在學習調研過程中,淶水縣融媒體中心與高州市融媒體中心簽訂縣級戰略協議,共建內容互播、直播聯動、智庫共享機制;淶水縣大龍門村與高州市灘底村締結“南北微短劇合作村”,建立共同推進微短劇共創共拍、取景地互通互用、文旅品牌共推共建機制。南北兩地聚焦農產品互通、短劇IP開發、文旅融合三大領域,共建“媒體+微短劇+三農+直播+電商”融合新模式,打破地域壁壘,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我們堅持部門聯動聚合力,按照‘每月一主題、每周有直播’的工作理念,出臺具體措施,全力保障‘媒體+賦能鄉村振興’行動在全縣順利推進。比如,縣人大麻核桃專班深入挖掘麻核桃文化,以賽促產,成功舉辦了淶水·中國麻核桃城開業專場直播,觀看量達2.1萬,點擊量突破33萬,通過融媒體直播互動,我們正逐步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淶水文化IP,讓‘世界核桃看中國,中國核桃看淶水’的品牌越傳越遠。縣文旅局、三坡鎮和我們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的‘賞三坡美景·品全魚盛宴’三坡鎮特色美食專場直播,觀看量也超過了10.5萬。”淶水縣融媒體中心主任萬玉民介紹。截至目前,淶水縣融媒體中心已參與6場大型官方媒體直播活動,各部門、鄉鎮和村還依托大學生職業經理人、網絡達人開展了50多場農產品專題直播,涵蓋淶水杏核、麻核桃、車亭貢米等特色產品,實現直播帶貨銷售額超3000萬元。
依托“媒體+電商”創新模式,淶水縣與廣東省高州市開展深度合作,通過聯合直播帶貨、短視頻推廣、微短劇創作等多種形式,推動麻核桃、龍云嶺杏仁、虹鱒魚、黃芩茶等特色農產品南下拓市。“南北聯動·直播帶貨擂臺賽”,兩地融媒體中心同步直播,90分鐘賽事吸引總觀看量超49萬人次,實現銷售額156萬元,初步構建起“淶水—大灣區”農產品產銷直通渠道。南北合作,建立客源互推、資源互濟機制,實現南北文旅消費雙向引流,進一步拓展區域協作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互促雙贏。
據了解,該縣“頭雁領航·直播助農”等新農人媒體素養提升計劃引入外部平臺與專家資源開展培訓,培訓農民掌握直播、短視頻創作、電商運營等實用技能。目前,30多場次的直播帶貨、短視頻制作等各類培訓,已讓3000農戶及企業人員掌握了電商或直播技巧。已培育出本土農民主播粉絲量5000人以上的直播帶貨達人500名,粉絲量10000以上的初級網紅1000人,粉絲量20萬以上的網紅10人。有12個村自發組建短視頻創作團隊,農民自主創作的內容賬號粉絲總量突破百萬。令人欣喜的是這支隊伍不僅銷售自家產品提高收入,他們還為其他農戶的農特產品代言。“咱們麻核桃產業,有了這支農民直播隊伍加盟,淶水麻核桃相比去年同期銷售額增長近2億元。”淶水縣文玩核桃協會會長于永超表示。
下一步,淶水縣將繼續加大“媒體+”賦能鄉村振興七大行動推動力度,擴大助農覆蓋范圍,引入更多媒體資源、電商平臺與農業合作社和農戶實現深度對接,構建常態化、規范化的線上銷售網絡,持續推動淶水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楊志民、賈晨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