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利雅得11月19日電 題:沙特王儲訪美之中的交易、承諾與考量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羅晨
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當地時間18日到訪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
這是沙特王儲時隔七年再度訪美。分析人士指出,明面上,這是聚焦美沙防務合作和巨額投資等事務的一次“高規格訪問”,尋求從軍事安全到經貿合作推動雙邊關系“升溫”。但實際上,美沙給對方的承諾在執行層面均存在不確定性,能否兌現仍有待觀察。
交易尚未閉環
特朗普當天在白宮為穆罕默德舉行的歡迎儀式包括軍樂隊演奏和F-35戰機飛行表演,當晚還安排了盛大晚宴。

這是11月4日拍攝的美國華盛頓白宮外景。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如此高規格接待的背后,是特朗普希望借穆罕默德訪美之機推動沙特加入“亞伯拉罕協議”,即實現沙特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然而,穆罕默德沒有“松口”,他在白宮向媒體重申沙特的立場:加入“亞伯拉罕協議”的前提是,有“明確路徑”確保巴勒斯坦建國。
沙特國王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阿里·達卜卡勒·阿納齊表示,沙特的立場十分明確,即在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并獲得以色列承認之前,沙特不會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系。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8日刊文說,民調顯示96%的沙特人反對沙以關系正常化。
會晤期間,美國和沙特簽署《美沙戰略防務協議》,美國同意向沙特出售F-35,并將其列為非北約主要盟友。沙特則將購買約300輛美國坦克,并向美國基礎設施、技術和工業領域投資近1萬億美元。
不過,美國前駐沙特大使邁克爾·拉特尼認為,沙特真正想要的是一份經美國國會批準、能規避美國政府換屆帶來的政策變動風險、具有長期穩定性的美沙共同防御條約,但這或許只能在包括沙以關系正常化在內的一攬子交易中才能實現。
承諾留有變數
有分析指出,無論是美國對沙特軍售、芯片出口,還是沙特對美大額投資,在執行層面都存在一定阻礙和變數。
首先,美國向沙特出售F-35戰機的前景并不確定。以色列是目前中東唯一裝備F-35戰機的國家。美國法律規定美國對外軍售必須確保以色列對其他中東國家擁有“軍事質量優勢”,而美方向沙特出售F-35戰機或將違反此規定,恐引發美國國內和以色列方面的多重阻力。據媒體報道,以色列正游說將這筆軍售與以沙關系正常化“綁定”。

2019年10月20日,在美國休斯敦航空展上,美軍F-35戰斗機進行飛行表演。新華社發(宋穹攝)
此外,從特朗普政府批準出售到戰機最終交付需要大約4年時間。在這期間,新一屆美國政府上臺或為此交易帶來變數。一個先例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曾同意向阿聯酋出售F-35戰機,但拜登政府上臺后暫停了這筆交易。
沙特承諾對美投資1萬億美元也恐難全部到位。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說,目前國際油價走低,沙特又在多個超大型項目上有巨額支出,兌現這一投資額并不現實。彭博社也報道說,這些承諾“可能永遠不會兌現”。
穆罕默德還表示,沙特對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算力有著“巨大需求”,希望獲得美國制造的尖端芯片。然而,美國國內對此有“安全管制”疑慮,反對向沙特提供高端芯片等敏感技術。
美沙各有考量
在特朗普與穆罕默德各求交易、互給承諾的背后,是美沙兩國各自對雙邊關系和中東格局的考量。

5月13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右)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新華社發(沙特通訊社供圖)
從美國角度看,特朗普政府希望將沙特打造為推動美國中東戰略的重要支點。美媒指出,美國正試圖構建一個“伙伴網絡”,讓地區國家承擔更多“前沿安全責任”,美國則專注于供應鏈、關鍵技術等“上層設計”,并用軍售和技術控制等掌握“最終發牌權”。
美國智庫新線研究所刊文說,沙特作為地區大國,其經濟規模和外交影響力能對美國的地區甚至全球戰略產生重要影響,美國希望通過密切與沙特的關系,讓后者在地區安全、能源安全和算力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而沙特尋求的是美國的安全保障。當前,沙特將重心轉向國內社會經濟改革,致力于推動國家現代化轉型,需要相對穩定的地區環境支撐國內發展,因此希望加強沙美安全合作降低外部風險。
不過,沙特難以“押寶”美國。分析人士指出,今年美國盟友卡塔爾遭到以色列空襲,這讓沙特等海灣國家質疑美國是否為可靠的安全伙伴。對此,沙特采取了與巴基斯坦簽署共同戰略防御協議等措施,以實現多元化安全合作。
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阿卜杜勒·阿齊茲·沙巴尼用“密切而復雜”形容沙美互動。他說,一方面,兩國在能源安全、防務等領域仍有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隨著國際格局和地區局勢的變化,沙特在外交上更加重視戰略自主,尋求推動伙伴關系多元化。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