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宣示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決心。當前,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正在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11月7日,正值二十四節氣的立冬,朔風卷著雪花掠過張北縣德勝村。當片片雪花給村里的光伏面板鍍上銀邊時,村東頭的張北聚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土豆窖里卻暖意融融,工人們動作麻利地將一顆顆土豆裝入包裝袋。“今年我們400多個大棚能凈賺200多萬元。”公司負責人王寧的手機里存著剛核算完的賬本,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在雪天里格外亮眼。
王寧是土生土長的德勝村人,今年31歲。2013年退伍返鄉后,他便投身于土豆種植。2017年冬,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踏雪考察德勝村,在了解微型薯育種產業后,鼓勵村民“小土豆也可以做出大產業”。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為村子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王寧更是將這份囑托牢記在心。他不僅協助家中經營,更毅然創辦科技公司,經過8年奮斗,王寧公司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王寧和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而如何讓這好勢頭持續下去,繪就更大的發展新卷,成了這幾天德勝村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中討論最多的話題。
戶外,雪越下越大,700多平方米的德勝村全國脫貧攻堅研學基地建設工地上,工人們仍在冒雪施工;黨員活動室里,暖意融融,村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熱烈討論著如何將全會精神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
“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貫徹落實全會精神,關鍵要在這個‘持續’上做文章!”談及學習體會,老黨員劉桂榮率先發言,“咱們這些年通過‘光伏+扶貧’模式,建成裝機容量50兆瓦和500千瓦兩座光伏電站,給村集體每年穩定增收60多萬,村民也有了土地流轉金、務工薪金、發電收益三重收入。家底是厚實了,但‘持續’二字提醒我們,這還不夠,必須謀劃得更長遠些。”這番話引起了王寧的強烈共鳴:“劉姨這話我贊成!產業是防返貧的頂梁柱。咱們村以‘產業+基地+農戶’模式,建成了300畝馬鈴薯微型薯育種園區和加工園區,建設育種大棚280個,通過引進新品種,運用脫毒技術和科學輪作,把產品賣到了全國16個省市,年產值超1200萬元,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100余萬元。咱們的‘金豆豆’闖出了大名堂,下一步要給它裝上‘科技的翅膀’和‘品牌的芯片’,讓‘御富德勝’成為市場上叫得響的金字招牌,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黃金產業’。”

“產業是根基、創新是方向。”村黨支部副書記徐亞茹接過話頭:“咱們的‘銀窩窩’已經打下了好基礎,依托區位優勢建成40余棟民宿小院,今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旅游創收超百萬。下一步的目標,是要從‘網紅’走向‘長紅’。關鍵就在融合,要借著研學基地的東風,把土豆加工、田園藝術變成深度體驗項目,推動德勝村從旅游‘目的地’升級為‘農文旅教’融合的深度體驗區。”
夜深了,雪還在下,但活動室里討論卻越發深入。一個個想法在交流中完善,一項項共識在碰撞中凝聚:要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將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成果,轉化為德勝村的振興實踐;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回報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答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答卷。 (韓文濤 楊舒帆)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