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一場非遺游園會,把融合傳統與時尚的非遺“帶回家”。如今,各地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非遺的影子,跟著非遺去旅行已經成為新時尚。10月30日,由中國旅游協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唐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非遺旅游融合創新交流活動在唐山市舉辦,案例代表和專家通過案例精講、主旨演講、專家點評、資源對接等方式,就激發文旅市場活力、推動中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分享成功經驗。

10月29日,游客在唐山宴飲食博物館游玩。 河北日報記者 史曉多攝
深扎傳統之“根”,旅途中感受文化熏陶
“來且咧,稀罕你來!”10月29日晚,伴隨著熱情的招呼聲,大量游客走進唐山宴飲食博物館。北京游客王天笑穿梭在一樓民俗美食街區,棋子燒餅、小山炸糕等非遺美食香味撲鼻。坐在唐山大饹馇攤位前,王天笑細細品嘗酥脆的炸饹馇。
“饹馇是我們唐山特色面食小吃,在豐南、遷西、灤州、樂亭等地都很常見,吃饹馇是唐山人的專屬記憶。”聽著唐山宴講解員田嘉堯熱情洋溢的講解,許多游客圍攏過來。品嘗完饹馇,從民俗美食街區向二樓看去,皮影、評劇等演出區,精彩節目輪番上演,上下翻騰的唐山皮影戲影人造型讓孩子們笑聲不斷,精彩的評劇表演引來陣陣掌聲與喝彩聲。
“在唐山宴,傳統文化的融入是全方位的。游客不僅可以欣賞評劇、皮影、樂亭大鼓等非遺表演,還可以逛漢服館、文創市集等。”唐山宴運營方唐山凱歌兒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唐山宴的打造,既給本地消費者提供了以鄉土情懷為主的情緒價值,也向外地游客打開了一扇展示唐山地方文化的窗口,深厚的文化在這里變得可親可感可體驗。
讓非遺可感受、可體驗、可消費,不止發生在唐山宴。10月30日舉辦的非遺旅游融合創新交流活動中,發布了20個“2025非遺旅游融合年度創新案例”,類型涵蓋景區、度假區、街區、文博場館、古城古鎮、民宿、文創、演藝、節慶等多種產品業態。其中,很多創新案例深扎傳統之“根”,書寫了“非遺+旅游”的新精彩。
比如,創新案例《非遺賀新春:千年魚燈點亮黃山旅游》,借助汪滿田魚燈、瞻淇魚燈等非遺代表性項目,通過新媒體傳播、實地展演等方式,讓百年民俗重燃活力;《棗莊“船妹子”:以船為脈的非遺沉浸之旅》,以運河為經,以非遺為緯,用一曲鄉音、一葉輕舟,編織出“非遺曲藝+運河游覽”的錦繡畫卷……“這20個案例,無一不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誠守護與創新傳承。這些實踐生動詮釋了傳統從來不是前進的桎梏,而是創新的源泉。唯有敬畏歷史、守護文脈,非遺旅游才能在時代發展中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中國旅游協會會長段強說。
舒展創新之“脈”,非遺“老手藝”潮起來
10月29日晚,唐山河頭老街,身著鎧甲的將士騎馬而來,光影交錯之間,大型實景演出《大唐之山·唐王東征》精彩上演。演出中,一勺勺鐵水潑灑而出,剎那間鐵花四濺,照亮整個夜空。“以前只見過一位打鐵花演員表演,沒想到這次看到十幾位演員一起表演,非遺老手藝玩出了新花樣,太震撼了。”北京游客張苗苗舉著手機,記錄每個精彩瞬間。
讓非遺“老手藝”潮起來,河頭老街還有很多創新嘗試。今年國慶假期,河頭老街創新打造的大型實景劇《大唐曹妃》正式亮相。“這部劇不僅融入唐樂歌舞、宮廷禮儀、民間雜技、市井生活等多種唐代元素,而且巧妙植入皮影、樂亭大鼓、評劇、中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田嘉堯介紹。
“河頭老街一直在創新求變。”河頭老街景區負責人徐小文介紹,兩年多來,河頭老街歷經多次迭代升級,如今已發展成讓不同年齡段游客都能找到情感共鳴的中華文化主題公園。接下來,他們將不斷探索新場景、新玩法,推動街區業態提檔升級,既讓游客“秀”起來、“嗨”起來,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火出圈、傳下去。
北京園博園“京彩燈會”、石家莊正定新春燈會……近年來,全國各地舉辦的節慶主題燈會,為當地市民和游客奉獻了一場場視覺盛宴。了解這些多彩燈會可以發現,很多都是四川自貢的專業花燈團隊和能工巧匠設計制作完成的。
“以國家級非遺自貢燈會的千年燈彩技藝為魂,以場景化的設計理念賦能,自貢彩燈目前已作為中國典型的非遺符號,走進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華采堂公管中心副總經理尚勇介紹,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打造自貢燈會過程中,在規劃和設計上下功夫。比如打造光影公園過程中,他們引入高科技,機器恐龍彩燈可以聽聲辨位,能夠和游客互動,部分彩燈加入國潮元素和節慶元素,提升游客的歸屬感。
生發融合之“枝”,拓展產業發展新路徑
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最怕一陣風,節日一過,熱鬧就散了。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本次公布的“2025非遺旅游融合年度創新案例”中,很多通過“非遺+”的方式,推動非遺從單一技藝邁向多元產業。
“依托雜技,我們打造了全時段文旅場景。白天,游客可以到雜技小院沉浸式感受傳統雜技魅力;晚上,各大劇場還有驚險奇絕的雜技舞臺劇。”吳橋縣文廣旅局黨組成員葉晗介紹,近年來,吳橋縣提升改造吳橋雜技大世界,重啟云瑧酒店,建成東方雜技城、雜技博物館、雜技幻樂城等標志性文旅項目,同時開辦鄉村民宿,與周邊特色景區、景點聯動,在當地形成了全域旅游新圖譜。今年國慶假期,吳橋縣接待游客32.83萬人次,同比增長94.3%,其中,省外游客21.33萬人次。
非遺旅游融合,因其跨界共生而開創無限可能。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以創意設計激活非遺文創的爆款矩陣,開拓出文旅商融合的產業新境界;廣東佛山南海龍超,以龍舟非遺為精神血脈,將千年習俗與體育競技、節慶旅游完美融合;吉林延邊民俗園,以旅拍業態為引爆點,催生500家店鋪集群,實現了民族文化從靜態展示到產業引爆的躍升……
近年來,我省從資金支持、平臺搭建、人才培育等多方面發力,在全省推出“跟著非遺游河北”系列活動,涌現出吳橋雜技大世界、唐山宴飲食博物館、保定宴飲食博物館、唐山皮影主題樂園等一批大型非遺旅游融合體驗場所。
為進一步挖掘非遺、旅游資源價值,我省還舉辦了非遺和旅游融合重點項目投資專題對接活動。通過前期深入調研,我省精選一批市場潛力大、文化特色濃的重點項目,整理涵蓋項目規劃、投資需求、合作方向的招商信息,同時邀請國內文旅投資機構、投資商、規劃設計機構,與項目方面對面溝通合作模式、資金投入、運營管理等細節,搭建非遺與旅游融合的交流平臺,讓好項目遇見好資本、好創意對接好資源,為非遺傳承發展和旅游產業創新注入活力。(河北日報記者 史曉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