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今年的宣傳口號是“有愛,有未來——呵護早產寶寶,托舉健康未來”。在一附院產科,醫護人員對這句話都有切身的理解。尤其是回憶起大概兩個月前,搶救三個早產兒的經歷,每個人都感慨萬千。
時間回溯至8月19日,一通來自產科的緊急電話打破了新生兒科的寧靜:“孕30周+1天孕婦,三胞胎、胎膜早破,需即刻剖宮產!”病情就是命令,科主任袁二偉第一時間下達“戰斗指令”,團隊迅速響應——全套搶救設施火速備齊,兩名經驗豐富的醫生即刻奔赴手術室。此時,手術室早已配齊專項醫護團隊,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多胎早產救治戰,即將打響。
“老大出來了!”伴隨著一聲清亮的啼哭,第一個小生命順利娩出。醫護人員無縫銜接,迅速開展保溫、清理呼吸道、吸氧、稱重等一系列操作;緊接著,老二、老三相繼降生。稱重結果顯示,三姐妹最重僅1.23kg,最輕的僅1.09kg,均屬極低體重兒。順利降生只是第一關,呼吸窘迫、喂養困難、感染風險、貧血、黃疸等多重考驗,正等待著這三個脆弱的小天使。
在母親的牽掛與醫護人員的全程守護下,三姐妹乘坐轉運暖箱被護送進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正式開啟40天的“闖關之旅”。醫護團隊量身定制救治方案,24小時全程監護:精準調節暖箱溫濕度模擬母體環境,耐心開展鼻飼喂養逐步過渡到自主吮吸,嚴密防控感染風險,科學干預貧血與黃疸癥狀。一天天的悉心照料中,寶寶們逐漸擺脫吸氧依賴,學會自主吮吸乳汁,體重穩步增長,成功闖過一道又一道生死難關。
金秋十月,碩果飄香。在父母的熱切期盼中,三姐妹迎來了出院的日子。40多天的思念與牽掛,在第一次抱起心愛的“小公主”時化為滿臉幸福。離別之際,醫護人員細致交代出院注意事項,手把手指導喂養技巧,反復叮囑返院復查時間,用專業與溫情為寶寶們的后續成長保駕護航。
截至發稿,三姐妹已順利完成首次返院復查,在家人的照料下茁壯成長。近年來,面對日益增多的早產兒,一附院新生兒科不僅聚焦“存活率”,更追求“生存質量”:團隊深耕前沿醫療理念,持續提升救治水平,創新開展出院前家庭培訓,切實消除家長顧慮,降低陪護風險,用責任與擔當為張家口地區新生兒撐起了一片健康藍天。(胡程利 呂利雅)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