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是否感覺家里那個曾經軟萌可愛的小棉襖,不知何時變成了一個一點就著的“火藥桶”?一句“作業寫完了嗎?”就能引發一場關門巨響的暴風雨,留下你對著門板目瞪口呆。
孩子的叛逆并非一場針對父母的戰爭,而是他們成長中發出的特殊吶喊,我們的任務,就是學會做一個合格的翻譯官。
叛逆不是病,是成長的“必修課”
首先,我們要明白,青春期孩子的種種行為,根源在于他們的大腦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系統升級。此時,負責情緒沖動的“油門”(邊緣系統)動力十足,而負責理性剎車的“制動系統”(前額葉皮層)卻還是個新手司機。所以他們不是故意飆車,而是剎車片還沒磨合好。他們的頂嘴和反抗,其實是在笨拙地宣告:我正在長大,我有自己的主見。
行為翻譯官:讀懂潛臺詞的奧秘
接下來,讓我們戴上翻譯耳機,解讀常見行為背后的真實需求。
當孩子頂嘴說“你煩不煩”,他的潛臺詞很可能是:請把我當作一個大人來尊重!這其實是他努力為自己爭取話語權的表現。“砰!”的關門聲,未必是針對你。它更像是在門口掛起了“請勿打擾”的牌子。他的內心獨白是:我的世界變復雜了,需要一點獨處的空間來整理思緒。這時候硬闖,效果就像在別人用洗手間時瘋狂敲門。
實用攻略:從對手變身盟友
懂了他們的“暗號”,咱們就能化被動為主動,從“消防員”升級為“盟友”。
1.心態要佛系。 遇到沖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比如孩子考砸了很煩躁,與其質問“叫你平時不努力”,不如說一句“這次沒考好,你心里一定很挫敗吧”。先當好情緒的垃圾桶,再充當問題的解決師。
2.溝通多用“我”,少用“你”。 把指責性的“你總是這么拖拉”,換成表達感受的“我看到時間很晚了,很擔心你睡不夠”。這樣更能讓孩子感受到關心而非批評。
3.創造“無壓力閑談”時間。 定期聊聊學習以外的趣事,讓他知道:我愛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你的分數,關系通了,道理才可能聽得進。
重要提醒:何時需要呼叫外援?
如果孩子出現持續兩周以上的極度情緒低落、流露出輕生念頭等危險信號時,務必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各位青春期家長,這段路確實不易。但請相信,當我們真正聽懂他們的吶喊,會發現門后的那個少年,其實一直努力在向我們走來。(王利軍 李海帆)
醫生介紹:楊永霞,張家口市沙嶺子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副主任護師,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護理管理理念,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溫暖的護理服務。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