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張家口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的一名基層社保工作者。在服務窗口,她是耐心答疑的辦事員,在直播間,她又是用鄉音講解政策的宣講人。穿梭于窗口與網絡之間,她憑借專業與熱忱,將社保溫暖送進千家萬戶。

2021年,楊娜還是社保窗口里重復著“您好”“請簽字”的普通辦事員。有一天,一位大爺顫巍巍地掏出老花鏡,對著政策宣傳單頁嘆氣:“啥意思,看不懂喲。”這句話像一顆石子,在她心里漾起漣漪。
“要不試試直播?”同事的隨口一提,讓她有了主意。她把政策條文抄在筆記本上,用紅筆圈出“斷繳補繳條件”等高頻問題,對著鏡子反復練習到深夜。白天在窗口接待,晚上回家寫腳本、學剪輯、研究直播話術,成了她的日常。
鄉音化春雨,政策潤心田
2021年3月的首場抖音直播,成了楊娜打開新世界的鑰匙。她攥著寫滿標記的政策手冊,一開口就是熟悉的張家口鄉音:“咱今兒不說文縐縐的,就聊聊大伙兒最關心的——沒單位咋交社保?斷了的能補不?”話音剛落,評論區就涌進兩百多人。遇到拿不準的專業問題,她馬上就請同事當“外援”,同事趕來補充政策細節,她就在一旁“翻譯”成大白話,一來二去,直播間里“聽得懂”的好評此起彼伏。

最令楊娜難忘的,是王大爺的求助。那天直播剛講到社保轉移政策,一條焦急的評論就彈了出來:“娜娜,我在外地干了十幾年,保險也是在那交的,可人家說我這是臨時賬戶,不能在當地退休,必須轉回老家張家口來,這可咋弄啊?”楊娜立即咨詢關系轉移科,確認流程后,又對著鏡頭給王大爺畫重點:“您先在外地社保APP上申請轉移,填咱張家口的接收信息,傳完材料等著審核就行,不用跑冤枉路。”
一個月后,大爺養老金順利到位,特地托人送來感謝信。這件事讓她深切感受到:每一次耐心的解答,都可能穩穩托起一個家庭的生活。
冷暖總關情,服務守初心
這條路并非總是叫好,有人在評論區冷嘲熱諷:“公務員不好好坐窗口,整天拍視頻作秀?”有一次看到“花架子”的評論,她躲在洗手間抹了半小時眼淚,第二天卻依舊打起精神,準時開播:“老鄉們,今兒咱接著嘮社保。”
她在工作日志里寫道:“群眾有怨氣,說明工作有縫隙。”后來干脆在直播里加了“吐槽環節”,收集意見改進服務。漸漸地,理解多了起來,曾吐槽她的大姐特意發來私信道歉。
如今,楊娜仍在窗口與直播間奔忙。四年間,她的個人賬號有了8萬粉絲,官方賬號突破2.4萬關注。她說,“社會”是千千萬萬人,“保障”是沉甸甸的責任,她愿做傳遞光亮的人,守護每個平凡日子里的民生溫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