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韶華,無悔選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忘初心、不負使命”“時刻堅守,絕不退縮”——芳菲初夏,微風輕拂,在“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一附院)的護士們紛紛吐露心中寄語……這些話語是護士們對南丁格爾精神最樸素的傳揚與篤行。一直以來,全院護士以嚴謹的態度、精湛的技術服務患者;以滿腔的熱情、勤奮的工作奉獻社會;以專業的知識、優質的服務譜寫健康美好生活的樂章。
“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謹誓!”重溫南丁格爾誓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讓我們從該院護理團隊的“逆行”和“前進”中,感受他們的奉獻擔當和大愛情懷。
同心竭力共戰“疫”
“在口罩和防護服后面,我看不見你的樣子,但我知道你是誰;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知道天使就在身邊;我永遠不會忘記你,還有千千萬萬個白衣戰士。”這是抗擊疫情時一位患者寫給一附院護理團隊的一段話。
為眾人抱薪者,必為大眾所銘記。疫情,讓一附院護士群體以特殊的方式走進了人們關注的中心。他們逆行出征、白衣執甲,以生命赴使命,英勇無畏沖向我市乃至全國戰疫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重要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醫院護理部與多部門聯合修訂《核酸檢測采樣點工作制度》《核酸采樣工作期間護士須知》等多項制度和流程,并對采樣點環境、工作人員著裝、工作流程、作息時間、外部標識等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組織全院護理人員進行穿脫防護服及口咽拭子采集技術培訓及考核,對每一批派出支援的人員進行線上再培訓,確保防護到位,操作規范。
2022年,一附院11位護理人員奔赴廊坊、邯鄲等地支援抗疫工作;1128人次抽調至橋西區支援疫苗接種點接種保障任務;869人次深入各縣區、社區、學校、高鐵站核酸采樣任務;34人次堅守在方艙和定點醫院進行醫療救治。86人次被調配至醫院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癥監護病房等特殊科室執行醫療救治任務,721人次執行院內核酸采樣點采樣任務。抽調總天數高達14917天。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一附院的護士們白衣執甲,全力以赴,不負重托,為人民群眾點亮了希望之燈。
勤學善管優服務
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一附院黨委持續加大對護理人員的關心愛護力度,努力從各方面營造關愛護士、尊重護士的良好氛圍,為護士執業環境、薪酬待遇、培養培訓、專業發展等方面創造條件,為醫院高質量發展凝聚力量。
過去的一年,一附院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護理管理水平穩步提升,護理服務模式更加多元。該院通過定期開展醫生、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星級護士”、“先進護理集體”、“優秀護士”、“護理服務標兵”評選、“為患者提供有溫度的護理服務演講競賽”等活動,激發護理團隊內生動力,切實把“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從細微處顯真情,贏得患者贊譽。
通過建立三級護理質控管理和護理質量督導機制,實行院、科、病區三級質量控制,促進科室日常護理工作質量提升。多次組織護士長、質控員及護理骨干參加質量管理方法及質量管理工具的應用培訓,不斷完善護理管理系統中質量管理模塊內容,力求質量管理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同時,定期召開護理質量管理工作會議,加強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多措并舉保障患者安全。
通過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流程,促進臨床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成立V T E防治護理管理小組及專業學組,制定《降低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實施方案》。進一步規范了醫囑查對本填寫、護理風險評估單記錄、護理記錄、生命體征監測及記錄等內容,實現臨床工作同質化管理。
通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延伸護理服務,目前該院300余名護理人員通過線上平臺為院外患者解決護理問題。同時,不斷完善“智能化移動宣教”平臺,為患者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更加多元化,在疾病預防、治療、護理和康復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文章閱讀量月均為7000余次。全面實施人力資源管理、科室排班、質量管理、工作手冊、綜合評價考核、晉級管理等模塊的護理管理系統,促進護理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交流幫扶促發展
作為市護理質控中心及市抗癌協會腫瘤護理專委會的掛靠單位,一附院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積極配合省、市衛健委、質控中心和抗癌協會完成各項工作。修訂《張家口市護理質量控制評價標準》;根據市衛健委要求對各市直醫療機構護理工作質量進行考評;根據省衛健委、省護理質控中心和市衛健委相關文件要求,組織各護理質控中心上報市、縣(區)兩級核酸采樣工作督導專家,通過線上培訓或錄制視頻等方式先后5次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及考核;根據省護理質控中心要求,組織省、市、縣(區)級專家定期對各核酸采樣點管理質量進行督導檢查并匯總上報;組織市質控中心成員及各縣區質控中心進行工作總結和評價;通過微信平臺或現場參觀學習等方式為基層單位和市級醫院護理人員提供個性化專業指導。
一附院還積極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工作任務。在我市義診、扶貧、疫情防控、應急救治、冬奧保障、對口幫扶、援疆等方面給予大力的人員支持和技術指導。2022年冬奧會期間,作為醫療保障定點單位,醫院抽調40名護理人員參與保障任務,包括場館內保障、隔離酒店保障和國際醫療部醫療保障等任務,均圓滿完成。今年2月份,重癥醫學科王雅寧護士長作為河北省第十批援疆教師成員之一赴新疆支教3年;1名護理人員在康保縣鄧油坊鎮參與精準扶貧工作;3名護理骨干分別對康保縣醫院、蔚縣人民醫院、赤城縣人民醫院進行對口幫扶;疫情期間抽調護理人員完成全市核酸樣本采集、疫苗接種和接種保障工作。另外,承擔基層醫院護理人員培訓工作,本年度接收進修及培訓人員近60人,嚴格管理,規范帶教,獲得選派人員及其單位好評。
勇擔使命再起航
時代召喚,重任在肩。為進一步做好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服務,一附院持續加強護士隊伍建設。
人才強則隊伍強,醫院加強人才培養,不斷提高護理隊伍綜合素質。目前醫院護理碩士研究生有9名,在讀護理研究生10余名。各級各類護理人員培訓考核計劃有序落實,針對新護士、不同層級、管理人員、護理師資等不同類別人員制定相應的培訓和考核計劃并落實。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全院護理人員推送國家級、省級、市級培訓課程及組織院內各類培訓近50次。選派50名優秀護理人員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完成了國家級及省級專項培訓活動。根據層級培訓和考核計劃,年度培訓和考核覆蓋率100%。
2022年醫院選派近20名護理人員參加國家級及省級專科護士培訓。部分優秀骨干分別參加省第八期重癥監護專科護士培訓、省第五期急診急救專科護士培訓、省第八期傷口、造口、失禁專科護士培訓、省第七期腫瘤專科護士培訓、中華護理學會2022年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省第一期老年專科護士培訓、省第一期營養支持專科護士培訓、省第一期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培訓、省第一期康復專科護士培訓等省內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培訓。專科護士將先進的護理知識和技能與實際工作結合,有計劃地應用到臨床工作中,提高了醫院專科護理水平。
同年,醫院完成第一期急危重癥專科護士培訓班30余名學員的臨床實踐培訓和技能考核,這些護理人員在新冠疫情患者救治及急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全院臨床護士進行綜合評價考核,符合條件者給予晉級。完成全院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學分錄入和審核工作,合格率100%。在護理部組織的“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演講競賽”、“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技術比賽”、“夯基礎·重質量——重癥技能競賽”等多項比賽和考核中,參賽護士表現優異。護理人員成功申報省、市級科研項目21項,其中省科技廳項目1項,實現了醫院護理科研在省科技廳立項零的突破;在中外文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S C I4篇);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參加專業學術會議交流;各級各類學術委員會任職110余人次。承擔護理本科教學任務,按照授課計劃完成理論授課、畢業論文指導等工作;完成本年度護理實習生的崗前培訓、綜合評價、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定期進行理論、技能培訓并考核;完成上年度近400名護理實習生的鑒定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醫院優秀護理代表榮獲了眾多獎項和榮譽。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首屆糖尿病護理風采展演活動中獲“優護之星”稱號;省“2022戰放靜采-門診安全采血視頻競賽”第一名,并被推選參加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門診安全采血系列活動,通過線上操作展示及理論知識競賽,獲“門診靜脈采血安全守護戰士”榮譽稱號;省護理學會“河北省外科營養護理臨床實踐授課競賽”一等獎、二等獎;省護理學會“外周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創新案例演講決賽”三等獎;“河北省老年護理個案演講比賽”三等獎;省第三屆“夯基礎·重質量——重癥技能比賽”優秀獎;“河北省第九屆糖尿病護理科普微視頻比賽”優秀獎……
這是榮譽,更是鞭策,是一個又一個踏實前進的腳印,是勇擔使命再起航的有力支撐。
大醫精誠,仁心仁術。南丁格爾曾用愛與責任樹起的精神豐碑,吸引了無數后繼者將青春和熱血注入了護理工作這個偉大的事業。一附院護理團隊已然成為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守護者,健康知識的傳播者,鄉村振興的助力者,健康中國、健康張家口的踐行者。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12個國際護士節。愛無止息,薪火傳承,醫院全體護理人員也必將繼續發揚南丁格爾精神,心向黨、跟黨走,以奮發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努力奮斗,堅守初心,迸發更強勁的健康力量,鑄就新的時代輝煌!(河山新聞記者 武雅楠 通訊員 呂利雅 袁美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