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醫療合作十年,北京、張家口兩地圍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幫扶、提升基層診療能力等重點內容,醫療協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讓張家口百姓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的美好愿景,極大緩解了張家口及其周邊欠發達地區廣大群眾看病難、住院難、看病貴等問題,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的一個鮮活縮影。
市直醫院合作全覆蓋
援建學科實力大幅提升
在市第一醫院西院區門診大樓上,北京朝陽醫院(張家口)呼吸中心、北京安貞醫院(張家口)心臟中心、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三大牌匾格外醒目。
其中,于2015年8月掛牌成立的北京天壇醫院(張家口)腦科中心是首個京張醫療合作項目。合作開啟后,北京天壇醫院選派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萬偉慶、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菁晶常駐張家口,全面參與門診、手術、查房、授課等臨床教學工作。成立三個月,接診近4000例患者;成立八個月后,累計完成手術93臺,門診量同比增長14.1%,手術量同比增長210%。
北京天壇醫院與張家口市第一醫院的成功合作,成為推動兩地醫療合作的有益嘗試、樣本典范。
之后長達10年的合作之路,兩地政府部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對接協作機制,簽署了多個合作協議,從制度層面保障合作有序推進。
其中2015年、2019年、2022年,張家口與北京市衛健委、河北省衛健委分別簽署《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鞏固深化京冀張醫療衛生發展框架協議》,成為全省率先與北京簽署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的地區,書寫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張家口樣本。
如今,我市11家省市直醫院與北京13家知名三甲醫院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實現了市直醫院合作全覆蓋。合作共建診療中心8個,新設立科室36個。建設了2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6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北京專家定期來張開展坐診、手術指導、教學查房已成常態。成功打造出了“天壇模式”、“同仁模式”、“中西醫結合發展模式”等一批貼合實際、各具特點的合作模式,京張之間形成了“管理共建、資源共用、服務共享、人才共育”的醫療協同發展新格局。
家門口看上“京專家”
有效破解跨省求醫難
今年3月,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保衛戰在張家口市第一醫院激烈上演。
3月16日,赤城縣的程女士突發劇烈頭痛,經當地醫院診斷為兇險的動脈瘤破裂伴蛛網膜下腔出血,隨時可能二次破裂,得知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鄧一鳴教授正在市第一醫院掛職副院長,家屬立即決定轉往市第一醫院。
與此同時,鄧一鳴教授連夜制定手術方案,次日清晨搭乘首班京張高鐵趕赴張家口,為患者實施“左側后交通動脈瘤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成功拆除了“顱內炸彈”,術后患者病情穩定,神經功能恢復良好。
這場跨越240公里的生命接力,生動展現了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在提升基層急危重癥患者的時效救治、保障群眾健康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足不出市即可獲得來自北京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成為張家口老百姓可感、可觸的民生福祉。
十年來,北京累計派駐掛職專家89名,累計接診門診242.7萬人次,收治住院患者31.8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9.4萬例,會診疑難病例8380余例,累計減少進京就診患者151.3余萬人次,一定程度上疏解了北京的就醫、交通、人口等壓力,為實現區域醫療衛生事業共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聚焦專業人才培養
夯實區域醫療發展之基
“2018年9月,北京積水潭醫院選派知名矯形(關節)骨科專家、副主任醫師吳堅來我院掛職副院長。他重視教培,‘手把手’傳授,為我們帶來了先進的膝關節置換和髖關節置換技術。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年輕醫生獨立手術的能力和經驗逐步提高。關節置換手術量從過去一年百余例,到現在一年做四五百例。半年掛職期滿后,吳堅副主任依然定期到我院出門診、手術、指導教學,讓我市的關節外科診療水平邁上了嶄新的臺階。”市二醫院關節外科主任楊勇介紹。
醫療發展的關鍵在人才。近年來,在我市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醫療衛生領域通過人才選派、雙向掛職、科技攻關、學科共建等模式,交出了成色十足的京張人才合作“醫答卷”。
我市先后選派1269名骨干醫護人員赴北京各醫院進修學習和業務培訓,其中87人學成后成為學科帶頭人。大量北京專家以“周末工程師”、“名譽主任”、“特聘教授”等形式,定期駐點出診、教學、手術指導。采取臺上“手把手”、臺下“一對一”的幫扶手段,著力提高科室骨干業務能力,在傳幫帶的過程中為我市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伍。
數據統計顯示,與合作前相比,各合作醫院門急診人次平均增長69.7%,出院人次平均增加54.9%,手術例數平均增長105.6%,疑難手術例數平均增加57.7%。(張鳳燕)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