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以往,糖尿病是老年病,而如今,糖尿病患者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年輕人肥胖、熬夜、胡吃海喝以及缺乏運動是罹患糖尿病的主要因素。針對糖尿病患者日趨年輕化的現象,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彭一強調,年輕人要注重個性化治療、從源頭管理血糖,控制體重,合理飲食,增加活動,保持健康心態,遠離糖尿病的侵擾。
目前,糖尿病已經波及到90、00后,你還覺得年輕就可以放肆嗎?2020年我國公布的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為11.2%,去年這一數據又被更新到了12.8%。也就是說,“我國10個成年人中,至少有1名是糖尿病患者。”
彭一介紹,糖尿病——這個“無聲的殺手”,已經嚴重危害民眾健康并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更令人擔憂的數據是,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近1.4億,患者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一;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也達到35.2%,也就是說除了已經患病的人群,還有近5億國人已經在無限接近“糖尿病”的路上。
大多數人認為,我沒有口渴、多尿、體重減輕這些典型癥狀,家中也沒有患糖尿病的親屬,就不可能患糖尿病。其實,糖尿病的危險性恰恰在于此,很多糖尿病的患者,特別是2型糖尿病,往往沒有典型癥狀,有一些血糖異常的早期信號,恰恰是先出現餐前的心慌、大汗、饑餓感等“低血糖”癥狀,容易被忽視。而在血糖出現異常后,就會慢慢影響血管、神經等各個系統,等出現了并發癥才意識到罹患了糖尿病,而此時并發癥并不能得到完全的逆轉。
從大數據來看,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僅有36%,也就是說超過6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不清楚自己患了糖尿病,很多人處在對血糖不自知的階段,因此,彭一提醒人們,不能等有了癥狀再去就醫,而應該對血糖盡早的規律的進行檢測。
社會節奏加快,生活方式改變。人們攝入高糖高熱量食品成為習慣,胖子成為身邊最常見的稱呼,生活規律被打亂,運動成為生活中的“奢侈品”……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當今年輕人,相較于他們的祖輩、父輩,有了更多的患糖尿病的風險。
彭一提醒,一個個關于身體變化的數據,敲響了糖尿病威脅的警鐘:中國成年人的平均體重較5年前增加了近4Kg,平均腰圍較 5年前增加了3cm,18歲以上成年人的超重人群達到30.1%,而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比正常體重人群增加4倍……糖尿病患病年齡越來越小,患病人群越來越廣,更多的90后、00后開始面臨著糖尿病對健康的極大挑戰。而由于糖尿病是多因素致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并不能完全治愈。因此,我們只有對血糖保持一定的警惕,對可能引起血糖異常的因素進行綜合管理,對血糖進行規范的治療和監測,才能最大程度上遠離糖尿病的傷害。
糖尿病的治療是以患者為中心的高血糖管理策略,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并發癥情況,以及患者其他的個體化情況,擬定患者用藥方案,制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策略。彭一表示,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選擇適合病人的血糖控制方案,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采取個性化血糖管理策略的同時,他認為,患者血糖控制的程度因人而異。老年人與年輕人要達到的目標應該是不同的。
“做好預防,是遠離糖尿病的關鍵。”彭一提醒,對于“年輕人”來講,要依據自身特點,盡早的關注血糖變化。這些體重超重人群——長期大量飲用糖飲料人群;餐前出現心慌、多汗、饑餓感等“低血糖”癥狀的人;短期內出現體重變化超過5Kg的人群;直系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頻繁出現泌尿系感染的人群。30歲之后,此類人群就應該密切關注自身的血糖情況,每3-6個月進行血糖檢測,同時選擇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水平等聯合檢查,了解血糖異常的早期信號,一旦發現血糖異常,在糖尿病前期就進行生活方式、體重的干預,就可以讓自己盡可能的遠離糖尿病。
他表示,作為“年輕人”更應該對自己的健康進行規劃,控制體重,合理飲食,增加活動,保持健康心態,遠離糖尿病的侵擾。(曹曉燕 屈海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