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近年來,張家口市積極開展治未病工作,“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愈防復” 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理念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
4月26日9時,市中醫院康復樓二樓治未病中心便迎來了不少就診的市民。在針推治療室,幾位市民正在相互交流治未病的經歷。 65歲的安女士說,一次治療腿疾時, 她無意間在門診看到“治未病”相關介紹后, 便帶著母親和患有斜頸的外孫前來問診。 安女士的母親今年89歲,總感覺肚脹,西醫檢查各項指標都合格, 認為不需要治療。“母親雖然指標都合格, 但她自己感覺不舒服, 正符合大夫說的治療范圍, 應該提前干預調理身體,以防疾病發生。 ”安女士和母親講明后,母親欣然接受進行針刺調理。 安女士的外孫今年6歲, 因為長期坐姿不正確導致脊柱彎曲, 咨詢后通過推拿按摩進行矯正。 檢查時, 醫生還發現孩子存在長短腿的病癥,“經過三次推拿, 長短腿已經被矯正。”安女士開心地說,“孩子母親在陪孩子治病時,也動了調理的心思, 治未病, 讓子孫四代都受益了。 ”
醫生林雅靜在為患者施針調理肚脹。 趙娜 攝
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 主治醫師林雅靜介紹,近年來,預防保健發展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關注, 他們開始認識到單純治療 “已病” 是遠遠不夠的。 而中醫“治未病”理論的實踐對于提高國民健康素質、 預防疾病的發生具有獨特的優勢, 這也是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開展臨床工作的意義所在。 去年8月, 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正式開啟臨床接診工作, 接診范圍包括經絡檢測、老年慢性病、筋骨慢性疼痛、美容、減肥、更年期、亞健康調理、小兒推拿、兒童近視干預等。 該中心啟動8個月來, 每個月就診人數都在增加, 截至目前已為近 5000 人次進行了治療。
市衛健委中醫藥管理科科長趙海云介紹,“治未病” 作為中醫藥健康服務理念, 突出了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是“十四五”期間,我市加快推進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方面,將著力樹立以健康為中心的思想, 讓其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疾病治療、疾病愈后管理各階段, 構建全年齡段、 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服務體系。 (趙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