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治療帕金森病有藥物、手術、還有康復等方式,對于常見的藥物治療的話,有什么注意事項?
楊岸超表示,對于藥物治療的話,原則之一就是采用個體化治療方案,就是說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合理治療,正確選擇適當的抗帕金森病藥物。例如臨床上常用的左旋多巴類藥物的禁忌癥是黑色素瘤、 閉角型青光眼、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等;苯海索則可能導致認知障礙,眼干口干,部分可導致青光眼的惡化;金剛烷胺可導致心律失常、下肢水腫;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則能導致白天的困倦發作、惡心和嘔吐、劇烈頭痛等。 他說,有些患者在了解到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后,往往會產生恐懼心理,不敢服藥。 實際上這些抗帕金森病藥物的副作用相對還是比較少的,合理選擇,正確用藥完全可以有效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
楊岸超表示,在開始服藥前,患者首先要進行必要的檢查,排除一些可能的藥物禁忌癥。 比如70歲以上患者一般不建議服用苯海索類藥物,以避免出現認知下降甚至癡呆。 對于從事高空作業、駕駛等危險行業的人員,即使年齡較小、病情較輕,比較適合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也應該對其進行必要的提醒,建議調換工作崗位或者換服其他藥物。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外科手術對于帕金森病是如何開展的?
楊岸超介紹,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有腦內核團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療法(DBS)。 核團毀損術由于破壞了腦內正常結構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 治療效果有限,副作用大,現在已經不主張應用。 DBS手術,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腦起搏器療法, 是在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 1987年,法國的 Benabid 教授首次采用DBS手術治療震顫,取得了成功,開啟了DBS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紀元。
腦起搏器手術,是指在患者腦內植入刺激電極,然后通過智能化調控設備進行體外調控, 使大腦的神經功能重新達到平衡, 從而控制運動障礙癥狀。 其優點在于它的非破壞性、可逆性,可調節性,副作用和并發癥少,可以通過參數調整達到對癥狀的控制, 長期效果不錯。 因此,腦深部電刺激療法也被科學界稱為是帕金森病治療的里程碑。
手術后,患者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的量可明顯減少。 一般認為,患帕金森病3到5年以上,藥物療效減退或增加藥物對帕金森病癥狀改善也不明顯,以及出現藥物的副作用,如“開-關”現象,劑末現象, 異動癥時,就可以考慮采用外科手術的治療方式,對于一些以震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以提前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術后患者的效果非常好,這源于醫院有一套完整的保證術后效果的操作流程。 比如說,我們一直堅持采用局麻的辦法,術中不僅要記錄到明確的腦深部核團的電信號,還要在術中進行患者的臨時電刺激,觀察其治療效果。如果臨時電刺激效果不好,我們要果斷地更換靶點或調整電極的位置,以求達到一個滿意的臨時電刺激效果。這樣才能夠提示預后,保證患者術后一個月開機時會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帕金森患者的家屬要多陪伴、關心和鼓勵他們。”楊岸超提醒,當患者知道自己得了某種疾病時,心理上一定會感到沮喪和焦慮,出現情緒激動甚至恐慌。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帕金森患者,容易出現疲倦、脾氣暴躁、 心情不好等癥狀,這時不妨跟醫護人員多溝通, 給予專業幫助,朋友、家人及社會團體也應該幫助和鼓勵帕金森患者。(曹曉燕 屈海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