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失去400毫升血液”,但主動獻血和意外失血的差別,堪比“可控的健康調節”與“突發的身體危機”,因為人體會根據兩種情況啟動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機制。
獻血400毫升:身體“提前準備好”的溫和調節
正規獻血前,醫護人員會先為獻血者做基礎檢查——測血壓、查血紅蛋白、評估體重(男性≥50kg,女性≥45kg),確保你的身體有“失血后快速恢復”的基礎。
獻血時,血液是通過緩慢、勻速的方式流出(全程約5-8分鐘),這個過程中:心臟會逐漸調整泵血節奏,避免血壓驟降;血管會輕微收縮,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肝臟提前儲備的血漿和紅細胞,會悄悄進入血管補充,就像 “提前備好的后備軍”。很多人獻血后會感覺有點口渴、輕微頭暈,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 “該補充水分和能量了”,喝杯糖水、休息15分鐘,基本就能恢復正常。
意外失血400毫升:身體“猝不及防”的緊急警報
不管是車禍、外傷還是消化道出血,意外失血的特點都是“突然、快速、不可控”——可能幾秒鐘內就流失400毫升血,身體根本來不及反應。這時身體會立刻拉響“緊急警報”:血壓驟降,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可能出現頭暈、心慌、意識模糊;皮膚蒼白、四肢冰涼,這是身體為了 “保核心器官”,減少四肢血液供應的表現;如果失血速度太快,即使只有400毫升,也可能引發休克,必須緊急搶救。
此外,由于獻血時流出的血液,和意外失血時流失的血液,在“成分”上有細微差別,這也直接影響了身體的恢復速度。
獻血:“優質血液”被溫和抽取,恢復快
正規獻血時,醫護人員會使用一次性采血袋,袋子里含有抗凝劑,能防止血液凝固。同時,獻血過程中會嚴格控制速度,避免紅細胞因 “流速過快” 受到損傷。
更重要的是,獻血前的檢查會排除貧血、乙肝、丙肝等疾病,確保被抽取的是 “健康血液”。對于健康人來說:血漿24小時內就能通過飲水、進食補充到位;紅細胞大約1—2個月就能恢復到獻血前的水平;白細胞、血小板一周左右就能恢復正常。而且定期獻血(符合國家規定的頻率)還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讓血液更新速度更快,反而對身體有益。
意外失血:可能伴隨 “損傷血液”,恢復難
意外失血時,血液往往會接觸到外界的細菌、灰塵,甚至可能因為傷口感染,導致血液中出現炎癥細胞。更嚴重的是:如果是外傷導致的失血,可能伴隨血管破裂、組織損傷,血液中的紅細胞、血小板會在傷口處凝固,形成血栓,這部分血液無法再被身體利用;如果是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內出血,血液會淤積在體內,可能引發感染、器官損傷等并發癥,恢復起來需要更長時間,甚至可能留下后遺癥。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明白:獻血400毫升和意外失血400毫升,雖然都是“失去血液”,但本質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前者是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為他人奉獻愛心,同時促進自身血液更新;后者是突發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身體損傷,需要緊急治療。
如果你符合獻血條件,不妨勇敢地走進獻血車——你的400毫升血液,可能會成為別人的“生命之光”;如果遇到意外失血的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20,爭取最佳搶救時間。胡程利 付鴻波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