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黃帝內經》中強調:“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因此,小雪養生,要格外注意“藏”。中醫提醒,小雪節氣后,天氣轉冷,要科學預防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中醫認為,冬季需要養腎護腎。腎主骨生髓,腎的精氣盛衰,直接影響人體骨骼的生長、營養、功能等,故要重視補腎、養腎。大家可適當食用補腎助陽、固本填精的食物,如羊肉、蝦仁、韭菜、胡桃仁、龍眼肉、板栗等,但應注意平時屬陰虛火旺或實熱體質的人群不宜食用。此外,中醫認為“黑入腎”,因此可適當多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棗、黑木耳等,滋補肝腎、溫潤臟腑。
小雪時節,晝夜溫差大,應注意御寒保暖,預防感冒。在寒冷的氣候下,人體血液循環減慢,尤其容易導致關節部位僵硬和疼痛。因此,頭部、腰腹、膝蓋和腳部的保暖尤為重要。其中,日常生活需要注意肚臍保養,以增強身體抵御外邪的能力,預防疾病發生;體寒女性可用暖水袋進行腰腹部保暖。膝蓋受涼會引起血液循環不通暢,出現腿部酸麻脹痛不適,即所謂的“老寒腿”,為避免出現此類情況,人們可戴上護膝。
都說“寒從腳起”,腳部受涼容易導致寒邪入侵,建議腳出汗多的人可以選用透氣性較好的棉鞋和棉襪。另外,晚上7點半至9點腎經運行的時候,人們可以多泡腳,以促進新陳代謝,溫陽益腎。小雪節氣寒冷干燥,人們應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關節僵硬癥狀,還有助于緩解寒冷帶來的其他不適。大家可以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可能會面臨著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或同時流行的風險。大家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居住和工作環境的清潔與通風,通過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來增強體質,減少與有呼吸道癥狀人群的密切接觸,并做好健康監測,視情況及時就醫。同時,對于有疫苗可預防的呼吸道傳染病,應盡早按照接種程序接種疫苗,兒童、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應注意疫苗接種。
另外,小雪節氣前后,由于夜間時間越來越長,白天時間越來越短,陽氣潛藏,陰氣漸盛,氣溫降低,天氣時常陰冷晦暗,再加上樹葉凋零,寒風瑟瑟,人們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響,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會導致抑郁癥狀的發生。此時應調節自己的心態,注意精神的調養。舒暢情志,保持樂觀,節喜制怒,多聽聽音樂,特別是輕音樂,能夠緩解緊張情緒,幫助抑制情緒波動,讓美妙的旋律為生活增添樂趣。同時,要多參加娛樂社交活動,與親朋好友交流,分享快樂,排解煩惱,增進友誼,培養樂觀、豁達的性格,激起對生活的熱情和向往。(曹曉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