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記者田曉航)高血壓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近年來已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10月8日是全國高血壓日,中醫專家介紹,中醫藥在高血壓防治方面有著獨特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優勢,配合飲食調整、合理運動,能夠有效幫助患者平穩血壓、改善體質。
在中醫看來,高血壓的發病多與先天稟賦不足、年邁體弱、長期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因素導致肝腎陰陽平衡失調有關。
“中醫論治高血壓,是一場從‘調’入手的身體對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二科主任醫師杜健鵬說,中醫雖無“高血壓”這一病名,但根據其眩暈、頭痛、心悸等臨床表現,已有成熟的防治體系,其核心在于通過調和陰陽、氣血、臟腑讓人體恢復自我平衡的機能,從而實現血壓的回落和長期穩定。
具體而言,防治高血壓如何從飲食、運動、起居、情志等方面調養?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二科主治醫師郭麗君說,中醫認為五味調和養心,飲食需注意低鹽和少食辛辣及肥甘厚味食物,以免助生濕熱;規律運動可以使氣血調暢,心脈通利,每天可走6000步左右,避免久坐;規律作息養精氣,每日宜睡眠7至9小時,可通過呼吸練習緩解焦慮;防治高血壓還需戒煙限酒以養正氣,控制體重以祛痰濕、化瘀濁。
此外,一些中醫藥特色方法也能幫助穩定血壓。郭麗君舉例說,菊花、決明子、葛根、山楂、荷葉等中藥具有降壓或擴張血管等功效,可根據需要擇其一每日泡水代茶飲;用王不留行籽貼于相應耳穴上,每日多次按揉,有助于降壓;每日多次按摩百會、合谷、太溪、涌泉等穴位,可清利頭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