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規劃到投運,用時3年的察北管理區(300MW/1.2GWh)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已實現全容量并網及商業化運營,該項目作為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核心儲能節點,成為華北地區技術領先、規模超前的新型儲能標桿工程,創造了儲能項目建設的“張家口速度”,為全國電網側儲能項目提供了可復制的實施方式。
全鏈條布局構建儲能生態體系。項目由河北瑞風云聯數字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7.2億元,占地面積約128畝,包含儲能區及生產辦公樓,和察北及周邊新能源項目形成“發—儲—輸—用”一體化電網調節體系。該項目是河北省第一批省級規劃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2022年5月納入規劃清單,2024年11月被列為省重點項目。其建設規模達300MW/1200MWh,可在用電高峰時段釋放電力,低谷時段儲存能源,顯著提升電網穩定性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
實現安全與效率雙優。項目采用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核心設備為磷酸鐵鋰電池系統,具備三大技術優勢,在安全性方面,電池充放電過程無有害氣體排放,配套消防系統、冷卻系統及智能BMS電池管理系統,實現全生命周期安全監控;在智能化方面采用微電子技術與能量管理系統,可實時跟蹤電池健康度、功率數據,循環壽命達行業領先水平;兼容性方面通過協調控制系統與電網無縫對接,支持毫秒級響應調節,滿足新能源并網及電力輔助服務需求。該技術路線項目效率高,處于世界領先行列,為大規模儲能技術應用提供了實踐驗證。
全周期節點刷新儲能速度。項目建設嚴格遵循“規劃—備案—建設—并網—運營”全流程管理,2024年1月完成項目備案,5月取得電網接入系統批復,12月外送線路貫通,同步具備并網條件,今年1月22日實現全容量并網,5月26日正式轉商運營,6月完成電力交易平臺注冊,獲中長期交易資格,標志著項目全面進入市場化運營階段。截至目前,設備運行穩定。此外還可節約大量傳統火電廠用水,并能減少相應的水力排灰廢水和溫排水等對水環境的污染。由此可見儲能有明顯的環境效益。
作為打造張家口“千萬千瓦儲能技術創新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察北項目承載著多重戰略價值。在電網調節中,緩解新能源并網波動,保障43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的穩定消納;在模式創新中,探索“共享儲能”機制,通過容量租賃、輔助服務等多元收益模式,為儲能項目商業化運營提供解決方案;在技術示范方面,壓縮空氣、氫儲能等多技術路線協同發展,形成“抽水蓄能為主、多種儲能技術融合”的張家口模式,為全國儲能產業提供經驗借鑒。
管理區發展改革局工作人員李劍峰介紹,察北儲能項目的成功投運,不僅是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的里程碑,更標志著我國電網側儲能從技術示范邁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突破。隨著項目深度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其在優化能源結構、保障電力安全、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等方面的價值將進一步釋放,為儲能產業提供更多發展可能。 (記者 劉源 通訊員 李劍峰 辛海成)
編輯:李雅雯
責編:王衛
審核:閆振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