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盛夏的驕陽似火到深秋的寒意漸濃,一場跨越3個月的生態探訪與全媒呈現落下帷幕——由張家口日報社主辦的“水潤京張·永定河、白河全媒體采訪行”活動日前圓滿收官。1000余公里的行程里,采訪團的足跡深深印在沽源、赤城、懷來、陽原、涿鹿、宣化、懷安等縣區的50余個點位,以全景式鏡頭、立體化筆觸,生動勾勒出張家口在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中的累累碩果,鮮活展現了京張兩地攜手守護綠水青山、推動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7月25日,活動在赤城縣后城鎮啟動。沿著永定河、白河蜿蜒的脈絡,采訪團的身影活躍在各個關鍵場景:乘船駛向河中央,親手采集水樣、緊盯檢測數值跳動,探尋水質改善的科學密碼;走進田間地頭,俯身察看土壤墑情、作物長勢,感受生態治理帶來的田間新貌;深入工廠企業,與負責人深入交流,梳理產業轉型背后的綠色路徑;駐足旅游景區,沉浸式體驗文旅融合的新穎業態,捕捉生態賦能旅游的鮮活案例。記者們以專業的視角,采寫出一篇篇兼具深度與溫度的精品報道?!栋缀又把邸弊兦宄毫恕肪劢咕C合治理的巨大變化,《永定河如何成為“流動的河”》解碼河流生態復蘇的關鍵舉措,《入河口的這杯水怎樣提升至Ⅲ類》拆解水質升級的技術路徑,《“退稻還旱”蹚出發展新路》講述產業調整的轉型故事,《重塑候鳥遷徙地圖》記錄生態改善帶來的生物多樣性紅利……這些報道不僅清晰解讀了跨區域治水的科學邏輯,更細膩記錄下基層工作者日夜堅守護水、沿線群眾因水獲惠的動人瞬間。
在傳播矩陣構建上,本次活動實現“紙媒+網端”“本地媒體+北京媒體”的全方位覆蓋,讓“兩河”故事傳遍更多角落?!稄埣铱谌請蟆肪牟邉澩瞥?0個專題版面,系統梳理采訪成果,以深度報道呈現生態治理與協同發展的全貌;河山新聞客戶端同步發力,發布開屏海報、活動海報,開設“水潤京張|永定河白河全媒體采訪行”專題,內設專題新聞、微視頻、融媒產品等欄題,發布圖文稿件12篇,微視頻產品14條,用輕量化、可視化的形式,讓枯燥的生態數據變成鮮活的故事,讓“兩河”變遷觸達更廣泛受眾。同時,《北京日報》等北京主流媒體的積極參與,利用7篇重點報道同步報道,搭建起兩地生態協作的傳播橋梁。截至活動結束,京張兩地媒體網端全媒體產品總點擊量突破300萬次。
此次“兩河行”活動是繼2023年“聚焦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體采訪行”、2024年“同在一片藍天下?‘首都兩區’建設全媒體采訪行”之后,京張兩地媒體又一次以融媒之力打破地域界限的深度合作,讓“共飲一河水、同護一片綠”的理念,在一次次傳播中,深深扎根在兩地群眾心中。( 陳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