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與火車有關的美好回憶在心中
“我的鐵路風景”故事匯原創美文
征集展示活動
正在火熱進行中
火車一路前行 山西旅客 毛艷 小時候,母親總愛跟我講起帶我坐火車的那段往事。那時的我,1歲多,那次旅行于我而言,就像一張白紙,沒有絲毫記憶的痕跡。然而,對于生長在山區的孩子們來說,火車充滿了無盡的吸引力。每當母親提及此事,我的好奇心便如決堤的洪水般泛濫,緊緊追著她問個不停:“火車長什么樣呀?大不大?和咱們坐的大客車比起來,哪個更大呢?”在母親繪聲繪色的描述中,我努力在腦海中勾勒火車的模樣,可它終究像霧里看花,清晰得仿佛觸手可及,又模糊得讓人捉摸不透。 作者:楊欣然 6歲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1986年,中考填報志愿的時候,省城一所鐵路中專院校映入我的眼簾。沒有絲毫猶豫,我填報了這所學校。 父親決定送我坐火車去報到。我終于可以坐火車了,興奮得徹夜難眠,滿心都是對火車的期待與憧憬。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父親從村里坐上汽車。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路顛簸,近三個小時的漫長旅程,仿佛一個世紀般漫長。終于,我們抵達了火車站。在站前廣場,我百無聊賴地守著行李,看著人來人往。直到太陽漸漸西斜,父親才買好車票。走進候車廳,里面人聲鼎沸,人群熙熙攘攘。檢票員在白色長方形硬紙板車票上剪出一個小豁口,我的火車之旅正式開啟。 我們隨著人群走上站臺,一條綠色的長龍氣勢磅礴地停靠在那里,一眼望不到頭。我激動得心跳加速,三步并作兩步跑到車廂門口。上車后,我緊緊抱著裝著錄取通知書的包,在人群中尋找座位,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坐下。由于緊張,我的臉漲得通紅。 父親終于滿頭大汗上了車,和對座的旅客抬起車窗,初秋的風把清涼吹進車廂。我的目光在車廂內四處逡巡,只見車座上坐滿了人,過道里也站滿了旅客。看來,人多是火車最顯著的特點了。 對面,一位農民模樣的老爺爺和我一樣,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四處張望著。忽然,他轉過頭,一臉疑惑地問父親:“你說咱們給自行車打氣,兩個轱轆還得那么長時間,火車這么長,得有多少個轱轆啊?得打多長時間的氣呀?”父親和我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車窗上映著旅客們模糊的身影,只有貼近車窗才能看到窗外的世界。火車駛過寂寥的村莊,越過燈光喧鬧的城鎮,在無邊無際的黑色曠野一路前行。夜已深,對面的旅客早已趴在小桌上,發出均勻的呼嚕聲;斜對面的人,頭一點一點,像小雞啄米似的,身子猛然傾斜,倏地驚醒……聽著火車那有節奏的“咣當”聲,我漸漸進入了夢鄉。 作者:于鑫垚 16歲 時光流轉,如今,家鄉到省城已經開通了高鐵動車。曾經六七個小時的漫長行程,縮短至兩小時左右。日常去省城出差游玩,高鐵無疑成為了最佳選擇。無需在售票窗口前排起長龍,只需動動手指,在手機上的鐵路12306App上,用不了兩分鐘,就能輕松買到車票,說走就走的旅行變得觸手可及。 站在現代氣派的候車室內,我常常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旅客們在檢票口排著整齊的隊伍,有序地刷著身份證,自動完成檢票,呈現了科技與秩序的完美融合。停靠在站臺邊的高鐵,宛如一個巨大的驚嘆號,贊嘆著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車廂里干凈整潔,溫度適宜,乘務員的微笑讓人如沐春風,旅客們坐在可調節的舒適座椅上,有的看書,有的用電腦辦公,還有的在玩手機……透過車窗,我看到秋日的田野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織錦,農民們在田間忙碌,收獲著豐收的喜悅。一片片光伏電池板蔚然成林,藍天映襯下的白色風力發電機,像一個個巨人,轉動著巨大的手臂。哦,高鐵共情著每個人的詩與遠方。 作者:張琬瀅 12歲 鄰座的阿姨與我輕聲攀談起來,她們一家子都鐘情于坐火車旅游。阿姨說,坐火車旅游最接地氣,能一路飽覽沿途的美景。鐵路讓旅客人享其行,她們老兩口搭乘的銀發列車經過適老化改造,處處體現著貼心與關懷;小孫子假期則報名了研學專列,在旅途中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阿姨不禁慨嘆道:“咱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望向窗外,層林盡染的山川大地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壯美畫卷。此刻,復興號宛如一條靈動的巨龍,載著我們幸福的中國人,在祖國如畫的廣袤大地上風馳電掣,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段峻垚 11歲 “我的鐵路風景”故事匯 原創美文征稿活動 將持續至11月30日 歡迎分享屬于你的鐵路故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