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設立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將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初創期中小企業成長。這場政策“春雨”來得正是時候。這不僅是一只國家級母基金的擴容,更是一場投向“早、小、硬、新”的及時雨,讓更多初創中小企業破土抽芽、拔節孕穗。
為何要下這場“雨”?
創新活水多數來自“草根”。2024年,中小企業獨立研發的有效發明專利占比達75.3%。中小企業專利占比超過七成,證明它們是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支持它們就是夯實國家創新發展的基礎。但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死亡谷”依舊陡峭。社會資本的注入對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具有多重戰略價值。社會資本不僅提供直接資金支持,更能帶來技術指導、市場資源等增值服務,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保持產業鏈健康需要生力軍。我國目前已累計培育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6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76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3.5%的數量貢獻了13.7%的利潤,是穩鏈補鏈的生力軍。遺憾的是,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卡在首臺套、首輪融資、首批訂單三關上。
社會資本“惜小懼早”。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初創企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三大特征,這與傳統資金追求安全性、流動性的天性存在矛盾。信息不對稱問題也較突出,投資者難以準確評估項目技術價值和市場前景。此外,退出機制不完善、專業創投人才短缺、中長期耐心資本不足等結構性問題,均制約著社會資本的大規模進入。
如何讓政策“春雨”更好滋潤企業“新苗”?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初創期中小企業,需找準發力重點、實現精準賦能。
階段要“早”。要聚焦“投早投小”,瞄準企業從技術研發到市場驗證的關鍵階段,破解初創期資金缺口難題。要讓社會資本真正向初創期、種子期企業傾斜,解決企業從0到1的“死亡谷”問題。
投向要“準”。要緊扣“投硬科技”,聚焦那些具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領域,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方式要“活”。對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機構實施差異化監管,優化政府投資基金績效考核機制,拉長考核周期、提高風險容忍度。要發揮母基金的杠桿效應,也要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工具,暢通資本退出渠道,壯大耐心資本規模。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的落地,為社會資本支持初創期中小企業吹響了新的號角。只要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完善市場機制、強化服務保障,讓資本之“雨”精準滴灌創新之“苗”,就一定能滋養更多初創期中小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