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金秋時節,沃野流金。從江南水鄉到塞北草原,從東南沿海到華北平原,廣袤田野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豐收的背后離不開科技的賦能,各式各樣的農業“黑科技”讓秋收更添智慧。
水肥精準“喂”板栗 無人機輕松“送”下山

智慧化、智能化帶來的是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在河北,板栗的生產實現了從精準化生長到高效率運輸的轉型發展。

在河北秦皇島市撫寧區的板栗科技示范基地里,一顆顆果實飽滿的板栗掛滿了枝頭。經過林業專家測算,示范基地的板栗產量逐年增長,2025年畝產最高達到1000斤。


板栗大幅增收得益于智能水肥控制系統的應用,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該系統可以實現水、肥的精準施用,并能在手機終端進行遠程操控。

板栗豐收了,無人機低空運輸也來幫忙,有效解決了過去板栗“下山”全靠肩挑背扛的運輸難題。
打果機高效作業 助力蔓越莓采收
在位于黑龍江撫遠市的蔓越莓種植基地,水上打果機的應用讓采摘更加高效。工人們先將蔓越莓田里注滿水,然后駕駛打果機在水中穿梭作業。機械臂攪動間,一顆顆紅色的果實脫離枝蔓漂浮到水面上,工人們利用專業工具將蔓越莓聚攏到一起完成收獲。



據了解,蔓越莓表皮比較堅硬,果實內部有四個空的氣室,可以輕易地漂浮在水面上。使用打果機每小時可以完成30畝田塊的采收作業,采收效率是人工的20倍。
棉桃吐絮迎豐收 21米“鋼鐵翼”忙脫葉
眼下,新疆南部棉花生長正值關鍵的脫葉作業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阿拉爾市,當地運用大型智能機器人進行脫葉劑噴施,助力后續棉花大規模機械化采收。

在阿拉爾市塔南鎮的棉田里,潔白的棉桃開始吐絮,一臺猶如展開雙翼的智能噴施機器人正在棉田中快速“奔走”,均勻、精準地噴施脫葉劑。

智能噴施機器人展開的“雙翼”總長度21米,其實就是超長噴桿,作業時可同時覆蓋9行棉花,每分鐘作業面積超過3畝。它的輪距和底盤高度可以根據不同行距與株高的棉田進行調節,實現精準化、均勻化的高標準噴施作業,效率比傳統脫葉機提升一倍以上。


據了解,棉花在成熟采收之前,需要提前一個月向棉株噴灑脫葉劑,加快葉片脫落,避免葉片過于稠密影響棉桃采光生長,也能防止棉花采收過程中葉片可能帶來的污染。2025年,受新疆南部氣溫持續偏高的影響,南疆棉花成熟期較往年提前了10天左右。目前,棉花吐絮率已達40%以上,進入脫葉作業最合適的時期。


2025年,新疆棉花預計于9月底陸續開始采收,到11月底前完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