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平原50%的帕米爾高原瓦罕走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75年如一日,堅守著197.4公里邊境線、2500平方公里轄區,他們就是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喀什邊境管理支隊排依克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他們于近日榮獲2025全國“公安楷模”稱號,成為了戍邊路上最閃亮的坐標。

排依克邊境派出所
即日起,云聽推出6集系列短視頻《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帶大家沉浸式走進這群戍邊人的世界,感受他們“扎根帕米爾,忠誠守瓦罕”的堅定信念!
“生命禁區”的熱血堅守
這里全年300多天刮6級以上大風,最低溫度達-39℃,簡直就是現實版的 “絕境”。
但咱民警們可不是吃素的,從曾經鑿冰取水、靠太陽能發電的艱苦歲月,一路升級到現在“車巡+馬巡+無人機巡”的超酷立體化防控,他們還自創 “勤訓一體、戰訓合一”的超強應急模式,確保邊境轄區高度安全穩定。
這戰績,贊!

民警實戰訓練畫面
所長彭明有扎根高原7年,轄區每一個山口都留下他的腳印,他就是“瓦罕活地圖”。
民警們夏天徒步翻越海拔4800米的達坂,冬天在暴風雪里艱難前行,50公里的路程常常要走兩個多小時,回來時眼睛被雪地反光刺得紅腫流淚,但他們從未想過放棄,始終堅持“絕不讓領土失守”的信念。
這毅力,敬!

民警在邊境踏查
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
在排依克派出所,紅色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
副所長肖恭尼一家四代戍邊,祖父(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阿米爾原型)刻下“子孫接班守邊”的家訓,代代相傳。
“時代楷模”拉齊尼退役后依舊堅守護邊,直至犧牲,那句“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就是戍邊人的心聲。
還有研究生袁嘯,隨身攜帶爺爺參與中巴友誼公路援建時用過的搪瓷缸,水杯上“為全世界人民服務”的字樣斑駁卻耀眼,續寫著祖輩的奉獻傳奇。

圖左:肖恭尼,圖右:袁嘯

袁嘯爺爺參與中巴友誼公路援建時用過的搪瓷缸
派出所的“戍邊墻”,新民警們寫下“向上生長”“忠誠守邊”的話語,與老營房改造成的紅色教育基地里舊卡車、老裝備相互呼應,成就帕米爾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截至目前,一共有6萬游客留下“地理高原、思想高地、靈魂高峰……”感言,更是讓紅色基因持續閃耀,代代相傳。
這傳承,太燃了!

圖左:紅色教育基地里的舊卡車,圖右:游客在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時留下感言

排依克派出所所長彭明有為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的游客們講解
警民同心的溫暖畫卷
在這里,民警和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牧民,好得就像一家人。
夏天民警隨牧駐勤,幫牧民給牛羊建檔案防走失。牧民轉場時,民警提供食宿,送生活物資。巡邏時還不忘幫牧民解決各種難題。牧民們也超給力,化身“千里眼”,1994年護邊員巴依克智報可疑人員,2023年吐爾洪冒雨連夜報信,警民攜手,共同筑牢邊境防線,真正做到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
這畫面,太愛了!


民警走訪牧民住所,提供幫助
苦地生花的青春力量
派出所有個地方——“邊塞四海苑”暖房,這是民警們親手打造的“小江南”。
他們挖戈壁、運土肥,硬是讓檸檬、蓮霧等數十種植物在這里扎根生長。
來自全國17個省份的民警,在這兒相互照顧,休假有熱飯、歸隊有等候,巡邏歸來先到暖房吸會兒氧。所長彭明有說,他們這是在“種植物”也是在“種自己”。
暖房外是南疆,暖房內是江南。
這反差,太酷了!

民警們在“邊塞四海苑”暖房種植的植物
即日起鎖定
云聽《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看這群平均年齡28歲的民警
如何以
雪蓮能長在石頭上
我們就能扎根在帕米爾
的信念
詮釋“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的擔當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
感受這份熱血與堅守!
↓長按下圖掃碼收看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