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協同創新系列活動--雄安專場在雄安新區舉辦,活動以“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集中發布京津冀三地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示范應用中不斷取得的創新成果,搭建科技交流與產業發展的工作平臺。
活動現場,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解讀了《促進京津冀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雄安新區工科數局介紹了雄安新區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措施。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與會企業與高校院所之間合作意向強烈。
供需雙向發布環節,活動重磅發布了《雄安新區企業科技需求20項》、雄安新區目前9項場景需求及《北京科技成果35項》。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化學研究所、過程工程研究所,針對雄安新區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技術需求進行成果匹配,促進了技術供給與產業需求的“雙向奔赴”,為后續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活動過程中,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與雄安集團現場溝通技術需求,在城市安全技術應用方面達成兩項合作意向,將進一步洽談商業合作。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與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面向城市多源污染的超低阻、高效防護纖維過濾材料研發應用達成合作意向。
活動還跟進了一批項目進展,促成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中建材創新科技研究院等10家單位進行簽約。合作簽約內容涵蓋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有力的推動了新技術在京津冀進行應用推廣的新模式、新經驗。
此外,清華大學化工系、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天津工業大學、河北大學、中車科技創新(北京)有限公司等11個項創新成果進行了集中展示。路演成果包括新型防護材料、模塊化多功能自供電柔性傳感器等硬科技成果,有效的解決了技術研發中的難點,獲得了創新型企業、投融資機構的廣泛關注。
北京科技創新促進中心黨委書記李萍表示,本次雄安專場活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政策、需求、成果、項目全方位深度對接,將京津冀系列技術交流對接活動打造成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品牌,深入鏈接京津冀科技資源,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