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建設是支撐要素流動、產業協同和民生融合的“骨骼系統”,“十四五”時期,涿鹿縣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緊扣“暢通、融合、綠色、安全”四大工作理念,推動高速公路、國省干線、農村公路建設齊頭并進,累計完成投資近9億元,全縣交通事業實現從“瓶頸制約”到“發展引擎”的歷史性轉變。如今,以三條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八條國省干線為主脈絡、千余公里農村公路為補充的全域路網格局在涿鹿大地上成型,一條條蜿蜒延伸的公路,如同躍動的血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融京津暢外聯 交通動脈煥新顏
2024年底,京蔚高速全線貫通,為我市再添一條進京通道,也將涿鹿納入“北京一小時交通圈”。這條從北京六環軍莊至涿鹿的68公里快速通道,突破了兩地間的地理屏障,壓縮了時空距離,讓“雙城互動”更加便捷高效。
“京蔚高速修到家門口,產品運輸方便太多了!”涿鹿縣鴻源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劉建軍感慨道。他的農場主要生產銷售鮮食玉米,京蔚高速通車前,向北京送貨需繞行他處,費時費錢。如今,新路線每車次能節省運費約200元,運輸效率的提升直接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和企業利潤。這不僅是劉建軍的切身感受,更是涿鹿全面融入首都經濟圈、承接產業轉移的生動縮影。
“十四五”期間,涿鹿縣全力構建高等級交通支撐網。全縣高速公路增至村條,總里程達130.2公里,形成了清晰的“一縱兩橫”高速骨架。截至目前,全縣17個鄉鎮全部實現“30分鐘上高速”。與此同時,國省干線建設升級快速推進,全縣兩條國道、六條省道,共同編織成“三縱五橫”的干線網絡,普通國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提升至46.57%。
路網的全面升級,不僅暢通了物理空間,更打開了發展的思路。涿鹿縣順勢而為,充分發揮臨京優勢,同步完善公交接駁、物流通道等配套設施,積極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深入挖掘農文旅資源優勢,重點布局現代農業、綠色能源、智能制造、文旅產業四大產業。在高速沿線,冷鏈物流基地加快建設,拓寬了特色農產品銷路;荒坡地帶變身光伏、風電項目陣地,綠色能源產業蓬勃發展;與中關村門頭溝園在產業培育、協同創新、招商引資等方面深度合作,“京研冀造”“京算冀存”等創新協作模式落地生根。同時,依托黃帝城、礬山古鎮等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小五臺自然保護區、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桑干河濕地等生態資源,涿鹿全力打造“一院一路三條研學路線”特色文旅產品,讓更多游客走進涿鹿、感受涿鹿。交通,已成為涿鹿吸引要素集聚、優化資源配置的核心競爭力。
優舉措匯民意 鄉村公路添動能
“十四五”期間,涿鹿縣以“修路為民”為根本宗旨,將農村公路建設與國省干線路網、區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美麗鄉村、鄉村旅游、鄉村產業實現“六個結合”,構建起“政府統籌+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三維工作體系,破解了農村公路建設中的諸多痛點難點,讓“四好農村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民心路、幸福路。
一組數據振奮人心:2021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8.04億元完成農村公路新建改建539公里,是“十三五”期間的4倍,帶動沿線發展特色種植基地12個、鄉村旅游點8處,預計年增收超2000萬元,真正踐行了“修一條公路、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的承諾。
成績的背后,是涿鹿縣交通運輸部門完善工作機制,推動農村公路建設提質增效的扎實舉措——工作部署前置化,召開“路地見面會”,在項目計劃階段邀請各方“畫路線、定標準”,現場踏勘,對接需求,變“事后協調”為“事前共謀”;部門協調常態化,堅持現場辦公,今年已化解問題23件,項目平均工期縮短25%;民意征集全程化,通過前期問卷、中期公示聽證、后期滿意度回訪的“全鏈條”模式,讓公路建設“帶著溫度延伸”,全縣農村公路項目群眾滿意度高達98%。安全生產常態化,推行“監理旁站+第三方檢測+群眾監督”質量管控模式,2025年在建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并獲評3個市級“平安工地”。
一條條農村公路,正悄然改變著鄉村的面貌與未來。省道下廣線至保岱鎮易莊村段,4.7公里道路串聯6個村莊,原路面寬僅3.5米,曾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2023年,該路段被拓寬改建為面寬6.5米的標準三級公路,為密集的人流、車流和興旺的鄉村產業打開了新空間。礬山鎮與臥佛寺鄉,文旅、特色農產品等資源豐富,鄉道礬山鎮孟家窯至臥佛寺鄉太平堡段10.4公里的改建工程,進一步縮短了兩地距離,為鄉鎮間產業融合、聯動發展鋪平了道路。東小莊鎮雙樹村到溫泉屯鎮東孤山的2.26公里道路,則將桑干河濕地公園與兩大葡萄主產區緊密相連,改善了運輸條件,為特色農業與旅游產業比翼齊飛注入了動力。
守綠色筑安全 運輸體系提質效
“十四五”期間,涿鹿縣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交通建設全過程,全力推動運輸體系綠色轉型。全縣實現新能源公交車100%全覆蓋,更換新能源出租車89輛,同步建成公交和出租車智慧監管平臺及出租車網約平臺,實現縣城30公里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全覆蓋,讓群眾出行更便捷、智能。
安全是交通運輸不可動搖的基石。涿鹿縣將安全視為頭等大事,“十四五”期間投入資金778萬元,實施安保工程59.9公里,為道路運輸系上“安全帶”。同時,全面強化道路運輸市場安全監管,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確保了交通運輸市場安全有序運行。
針對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該縣積極推進縣級倉儲中心項目建設,預計明年中建成投用,屆時將與全縣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形成高效網絡,讓農村群眾享受到與城市同等便捷的物流服務,為城鄉融合發展鋪就了更加寬廣的道路。
一條條交通大動脈縱橫交錯,一條條民生路通村達戶,涿鹿縣以交通先行激活了區域協調發展的“一盤棋”,打通了鄉村振興的“微循環”,描繪了綠色安全的“新圖景”。“站在‘十五五’新起點,我們將持續補短板、強弱項、提質效,以更完善的交通網絡、更優質的運輸服務,為縣域發展和民生改善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涿鹿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永平表示。(王棣 郭穎暉 胡相國 霍曉嬌 牛署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