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 孫文賓 李征
“一個多月前查出白內障,心里直犯嘀咕:去外地大醫院看病,掛號、排隊、來回跑,想想心里就發怵!沒想到大夫告訴我,縣醫院就有天津來的幫扶專家,在家門口就能做手術。”11月14日,在安新縣醫院門診樓內,安新縣留村村民劉會元笑意盈盈。剛做完白內障手術的他,眼前的世界從模糊不清變得透亮真切,這次求診讓他很滿意。
劉會元口中的“厲害專家”,來自天津市眼科醫院。如今,這家知名眼科醫院與安新縣醫院牽手組建醫聯體,“天津市眼科醫院雄安新區工作室”也在安新縣醫院落地,多名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作為幫扶專家定期在安新縣醫院出診,讓白內障手術在安新縣醫院實現常態化開展。

安新縣醫院眼科門診專家正在看診。李征 攝
“白內障在農村地區的發病率是比較高的。原來我們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患者來咨詢,只能勸他們往外地大醫院去。”安新縣醫院院長高偉感慨道,如今在天津專家的“傳幫帶”下,不僅本地患者不用奔波,醫院自身的眼科治療水平也實現了質的飛躍。而醫聯體帶來的改變,遠不止眼科一個科室。
“過去我們醫院做不了腫瘤介入治療,患者只能往保定、北京跑,來回折騰不說,還容易耽誤病情。”高偉舉例說,醫聯體合作單位雄安宣武醫院,以半年為周期,持續派遣康復科、神經科、肝膽腫瘤科的骨干醫師駐院工作。在這些專家的幫扶下,安新縣醫院綜合腫瘤科如今已能規律開展腫瘤介入治療,“現在老百姓不出縣城,不用遭交通不便的罪,就能享受到大三甲醫院的診療服務,我們醫院整體診療能力也跟著水漲船高。”
“我們外派的醫生都是醫院的業務骨干,主治醫師是‘標配’,還有一些是副高職稱的醫生。有了醫聯體這種合作模式,醫院各個科室結合實際情況,派醫生到基層醫院去鍛煉、出門診,這樣就能帶動基層醫院整體的發展。”雄安宣武醫院副院長劉東斌向記者解釋,基層醫院主要負責常見病、多發病和慢病康復,大三甲醫院則聚焦罕見病、疑難危重癥,醫聯體就是要讓兩者“攥緊拳頭”,各司其職、互相補位,讓醫療資源發揮最大效用。

雄安宣武醫院醫生查房。雄安宣武醫院供圖
作為新區醫聯體核心單位,雄安宣武醫院圍繞轉患機制、技術幫扶、業務討論等方面,與雄縣醫院、容城縣人民醫院、安新縣醫院、興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四家合作單位,建立了緊密的合作機制。今年以來,雄安宣武醫院選派17名醫師下沉到四家合作單位進行幫扶支援工作,把規范的診療技術帶到基層,有效提升了基層醫務人員對常見疾病、疑難病癥的鑒別診斷能力和規范治療水平。
不僅如此,結合常態化巡回醫療,雄安宣武醫院還與合作單位共同打磨診療規范,通過帶教查房、病例討論、健康宣教、多學科義診、業務培訓等多種形式,推動醫療質量“同質化”。既讓基層醫務人員的綜合診療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也增強了新區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滿意度。

雄安宣武醫院外景。李征 攝
“雄安新區的醫聯體建設,不是簡單的醫療合作,而是有實打實的創新突破。”雄安新區衛生健康局協同發展處負責人范亞川告訴記者,新區的醫聯體與傳統醫療合作相比有三方面創新:一是機制新,新區以承接醫院疏解為契機,以京津冀對口幫扶為平臺,借勢優質項目衍生新的醫聯體合作。二是方向新,充分發揮新區醫療機構自身優勢,結合京津冀高水平醫院特色專科,精準對接合作專科、共建領域。三是合作新,在醫療服務、專科建設、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多維度全方位開展深度合作,提升合作質效。
雄安新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王濤介紹,新區已有容城縣人民醫院、安新縣醫院等8家醫院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等11家京津冀高水平醫院組建醫聯體,覆蓋醫療服務、繼續教育等核心領域,切實提升新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未來,醫聯體要在合作的廣度、深度上持續深耕,積極爭取新增醫聯體合作,進一步加強醫聯體運行監測、推動醫療質量同質化、建立健全深化合作運營的政策機制,讓醫聯體真正扎根基層、服務群眾,讓優質醫療資源成為新區群眾觸手可及的“健康保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